最近天气一凉,后台总有人催着写滋补中药,要说这话题啊,真得掰开了讲清楚,不然花了钱买药材却吃错方式,反而容易适得其反,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,从选材到搭配再到避坑指南,全是这些年攒下的经验。
先说最常见的几味"补药明星",人参、枸杞、黄芪、当归,这些名字听着耳熟吧?但真要细究,里面门道可多了,就拿人参来说,野山参补劲猛得像拳头,适合常年体虚的人;园参性质温和些,切片泡水最方便,去年我朋友买了整根人参泡酒,结果喝得晚上睡不着觉,其实就是没掌握用量——普通人每天3克足够,除非医生特别交代。
枸杞倒是家家户户都有,但多数人不知道,真正好的枸杞不是越红越好,宁夏产的暗红色枸杞,泡水后会慢慢舒展成饱满的橘红色,这才是正经滋补货,那些亮得发假的枸杞,多半是硫磺熏过的,吃多了反而伤身,我习惯抓一把枸杞加红枣煮水,煮到汤色微黄时关火,这时候甜味刚好不会燥。
说到黄芪,这可是个"脾气"好的主儿,无论熬鸡汤还是炖排骨,扔两片进去准没错,但要注意,黄芪托表固表,感冒发烧的时候千万别碰,有次我咳嗽没好清就喝了黄芪老鸭汤,结果愣是把小感冒拖成了半个月的慢性病,这教训可太深刻了。
当归嘛,最适合女性调理,但别以为只有痛经才能吃,其实手脚冰凉、头发枯黄这些小毛病,每周喝两次当归鸡蛋红糖水就有改善,不过当归味道冲得很,我试过用当归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,居然吃不出怪味,这个方法特别推荐给怕中药味的朋友。
讲完单品该说搭配了,很多人喜欢把人参灵芝虫草往一处堆,这其实特别容易上火,我跟着老中医学过几招聪明搭配:气虚的用黄芪+党参+红枣,血虚的选当归+阿胶+桑葚,阴虚火旺的最适合西洋参+麦冬+玉竹,上个月我嗓子干痒,连着三天用石斛加百合煮粥,那叫一个润,比吃药管用多了。
吃滋补中药还得挑时辰,早上空腹喝吸收最好,但如果是含参类的补品,建议上午九点前喝完,不然下午容易太亢奋,有个特别实用的时间表:立冬到冬至适合温补,吃点羊肉炖当归;冬至到立春要平补,山药枸杞粥最合适;开春之后千万别瞎补,这时候该多吃荠菜马兰头这些野菜。
最后必须敲黑板说几个禁忌,补药不是糖果,感冒咳嗽、孕妇哺乳期、手术恢复期这些特殊时期都要停,有次邻居剖腹产急着喝十全大补汤,结果伤口发炎折腾了半个月,还有人把阿胶和萝卜一起吃,这不是白费钱嘛!萝卜通气,阿胶补血,俩东西犯冲。
现在市面上的滋补中药品质参差不齐,教大家几个鉴别小技巧,党参断面有菊花纹的是好货,如果发硬像木头肯定硫磺熏过;三七敲着声音清脆带回响,说明够干燥;茯苓块拿起来轻飘飘的,要是沉甸甸的八成掺了水,买回家的药材记得密封冷藏,不然枸杞长虫、人参发霉就糟蹋了。
说到底,滋补中药就像给身体做保养,得讲究个"细水长流",我认识位老中医,八十岁了每天就嚼三颗枸杞,几十年雷打不动,咱们普通人更该这样,把滋补当成生活习惯,而不是病急乱投医,要是拿不准自己体质,花三十块钱挂个中医号把把脉,比瞎琢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