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明明没吃多少东西,肚子却像揣了个气球,整天咕噜咕噜叫,时不时还得找没人的地方'排气'",这种尴尬我太懂了!前阵子我也跟着遭罪,直到老中医给我开了附子理中丸,这才闹明白咱们的脾胃到底在闹哪出戏。
要说这腹胀排气的毛病,十个人里八個都经历过,上个月公司聚餐,同事小王捂着肚子脸色煞白,突然"噗"的一声吓得全桌安静,后来才知道他常年手脚冰凉,稍微吃点凉的就胃疼跑厕所,这不正是中医说的"脾胃虚寒"么?
附子理中丸这味药看着普通,里头可藏着大智慧,附子大热驱寒,就像给冻僵的土地铺上电热毯;党参、白术、干姜联手健脾益气,相当于给虚弱的脾胃雇了三个保镖;甘草调和诸药,稳稳托住整个方子,这组合专门对付那些吃凉饭腹痛、早起腹泻、四肢发冷的虚寒体质。
我邻居张婶就是典型例子,五十多岁的人了,夏天都要裹着棉兜肚,西瓜碰都不敢碰,去年冬至开始吃附子理中丸,头半个月还说"烧心",我让她把药量减半,配上红糖姜水送服,结果两个月下来,现在都能偷喝冰镇酸梅汤了!不过她现在也知道适可而止,再不像以前那样贪凉。
这里头有个关键得记住:附子理中丸不是通便药,它治的是"寒"引起的胀气,要是你是因为暴饮暴食、火锅啤酒造出来的食积腹胀,这药可不对症,就像冰箱结冰得用热水化,油垢堵塞得用洗洁精,治病得先辨寒热。
说到用法更有讲究,建议早饭前、晚饭后各服一次,用温热的黄酒或者姜枣水送下,刚开始可能会放屁增多,这是好兆头——就像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,气机通了自然要排浊气,但要是连续三天拉肚子加重,赶紧找大夫调方子。
现在市面上的附子理中丸五花八门,我试了不下五个牌子,说实话最靠谱的还是北京同仁堂的老号,药丸入口微麻带甜,吃完嘴里回甘,有些网红药厂的便宜货,吃了反而胃酸烧心,这可能就是药材炮制不到位的差别。
调理期间饮食更要忌口,冷饮、生鱼片、柿子这些寒凉物绝对禁碰,连苦瓜、螃蟹这些性寒的都得悠着点,我那阶段天天小米山药粥打底,炒菜必放花椒八角,硬是把广东胃口改成了四川风味,不过等到舌苔不再白腻,慢慢就能开荤了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别把附子理中丸当保健品长期吃,上周遇见个小伙子,连着吃了三个月想增肥,结果脸上爆痘、晚上盗汗,这就像冬天烧煤取暖,天暖了还死命加炭,不烧出问题才怪!一般症状缓解后,改服香砂六君丸巩固就行。
说到底,咱们的脾胃就像娇贵的兰花,既怕寒风侵袭,又怕肥水淹死,与其病了乱吃药,不如平常多注意:吃饭七分饱,睡前揉腹三分钟,下雨天别光脚踩地砖,毕竟老祖宗说的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养好脾胃才是祛百病的根基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