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在后台看到有人打听"白筋条"这味中药,作为从小在山里采药长大的农家孩子,看到这名字就忍不住嘴角上扬,别看它名字土气,可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"草根宝贝"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味中药的神秘面纱。
白筋条到底是何方神圣?
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人都以为是杂草,其实它在中药铺里还有个正式学名——络石藤,不过在我们南方老家,大家还是习惯叫它白筋条,特别是那些懂行的老中医,听到这个名字眼睛都会发亮,这种攀援灌木的藤茎晒干后断面会露出白花花的纤维,像极了筋骨,这才有了这个接地气的名字。
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进山采药,他总能找到岩缝里蜷曲生长的白筋条。"这藤子午时采最好",爷爷边说边用镰刀勾住藤蔓,教我辨认叶片对生的羽毛状纹路,现在想想,古人给药材起名真是形象,白生生的纤维看着就像人体的筋脉。
老辈人不愿外传的妙用
在村里谁家风湿骨痛,准能看到门框上挂着捆白筋条,这可不是迷信,而是实打实的祛风除湿良方,去年隔壁王叔膝盖积水,用白酒泡了半个月的白筋条敷了三次,现在又能骑着单车下田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新鲜藤汁沾皮肤会发痒,非得用陈年的才行。
最绝的是对付跌打损伤,前年我在工地崴了脚,工友直接从工具箱摸出包着报纸的白筋条粉末,兑着黄酒给我敷上,当时疼得直抽气,谁知道两天就能瘸着走路,这修复速度比云南白药还快,当然这是野路子用法,正规还得遵医嘱。
城里人不知道的隐藏技能
现在药店里的白筋条大多切成段卖,但其实整条藤才有大用处,广东人煲汤爱放几段,配上五指毛桃和猪蹄,那汤喝着带点微苦,却是治疗肩周炎的秘方,我表姑妈坚持喝了三个月,现在能轻松拎二十斤菜爬六楼。
北方朋友可能没见过新鲜的,但它晒干的藤茎可是个宝,上次我嗓子肿痛含了片白筋条,那股清凉劲儿比薄荷糖还猛,关键是没添加剂,不过孕妇千万别试,这玩意儿活血太猛,当年村头张婶就是不信邪差点闹出大事。
药房不会告诉你的鉴别窍门
买白筋条最怕买到硫磺熏过的,记住三个诀窍:先看颜色,自然晒干的应该是灰褐色带绿,要是雪白透亮肯定动过手脚;再闻气味,正宗的有股淡淡的青草香,刺鼻的就是硫磺残留;最后掰断看断面,好货应该有白色纤维丝,像棉花似的拉不断。
前阵子帮邻居阿姨鉴定她网购的药材,包装上写着"精选络石藤",结果打开全是碎渣渣,后来带她去老城区的同仁堂,掌柜的从柜子底下摸出根完整藤茎,表皮带着自然褶皱,这才是正经好东西。
现代人该这样用它
现在年轻人流行拿白筋条泡脚,确实有道理,每天晚上抓一把煮水,等水温降到40度泡十分钟,第二天起床你会发现脚踝轻松不少,不过别泡太久,这玩意走窜性很强,有人泡半小时说心慌,其实就是用量过了。
最惊艳的是配伍黄芪炖鸡汤,上个月我感冒后遗症总乏力,老中医开了这个方子,土鸡焯水后塞进去几片白筋条和黄芪,炖出来的汤金黄清亮,连喝三天,那种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的寒气真的消失了,比吃西药管用多了。
这些禁忌千万记住了
虽然白筋条好处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用,阴虚火旺的朋友要远离,不然舌头起泡别来找我,还有刚动完手术的千万别碰,我们村有个小伙子阑尾术后偷喝药酒,结果伤口红肿流脓,半月才好。
保存也有讲究,这货容易生虫,我妈都是用纱布包着花椒塞进罐子,再搁阴凉处,要是发现藤茎发粘有霉斑,赶紧扔了吧,变质的药材比垃圾还不如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白筋条就像中药界的"扫地僧",不起眼却身怀绝技,下次去中药店别再只盯着人参灵芝,问问老板有没有地道的白筋条,说不定几块钱就能买到健康秘诀,当然具体怎么用还是要找专业医师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