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熬夜加班,皮肤暗沉还总冒痘,同事说我"气血不足"该补补,可一进药店抓药就懵圈——黄芪、当归、枸杞...柜台前站半天不知道咋搭配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里,很多中药就像家里的"健康管家",用对了能调理身体还能防病,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30种家常中药,学会这些小知识,关键时候不求人!
补气养血类:疲惫族的"充电宝"
黄芪堪称"补气大王",特别适合爬楼梯都喘的上班族,我闺蜜产后总出虚汗,老中医让她用黄芪煮粥,连喝半个月确实精神了,但要注意感冒发烧时别碰,不然容易"火上浇油"。
当归是女生的老朋友,痛经、手脚冰凉可以试试当归鸡蛋红糖水,不过怀孕的姐妹要绕道走,这玩意儿有活血功效,当年我表姐就是不懂乱喝差点闹笑话。
党参比人参温和,适合日常煲汤,广东人爱用的"益气养血汤",放点党参、红枣、桂圆,炖出来甜丝丝的,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。
祛湿健脾类:南方人的救命稻草
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,这时候茯苓该登场了,我们办公室常年备着茯苓饼,当零食吃居然把同事的湿疹吃好了,记得要选白茯苓,赤茯苓偏利水不适合长期吃。
薏米分生熟两种,生的祛湿力强但性寒,炒过后就温和多了,我妈每到回南天就天天煮薏米红豆水,今年特别加了芡实,说是这样祛湿不伤脾胃。
白术是健脾高手,搭配猪肚煲汤能改善食欲差的问题,我奶奶以前总胃胀,喝了两个月白术猪肚汤,现在胃口比年轻人都好。
清热解毒类:上火人的救星
金银花泡茶是经典去火方,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能治痘痘,我表妹满脸痤疮,老中医让她用金银花煮水敷脸,配合甘草煎水漱口,两周就见效了。
菊花不只是泡茶,野菊花捣碎外敷能消红肿,去年我烫火锅吃太多,嘴角起泡,用菊花水捈了三天就好了,不过体寒的人要少喝,加点枸杞中和更好。
穿心莲片剂家里药箱必备,咽喉肿痛含两片立马清爽,但这玩意极苦,建议准备点蜜饯在旁边"压惊"。
安神助眠类:失眠党的福音
酸枣仁治失眠真不是吹的,我老爹更年期睡不着,用酸枣仁捣碎装枕头,半个月就能睡整觉了,直接煮水喝效果更好,加个百合还能顺带养颜。
合欢皮听起来浪漫,其实是安神良药,压力大导致的心悸烦躁,用合欢皮泡酒擦擦太阳穴,比某宝买的助眠喷雾管用多了。
夜交藤就是何首乌的藤,熬粥放一把特别香,我室友考研那阵神经衰弱,每晚用夜交藤泡脚,现在她说再也没数过羊。
止咳化痰类:呼吸系统的保护伞
川贝母炖雪梨是经典润肺方,但正品川贝贵得很,我教大家个窍门:买粉剂川贝,梨子挖空填进去蒸,效果打八折但省钱啊!
罗汉果泡水简直是教师专用,我舅妈教中学几十年,全靠这个护嗓子,不过糖尿病人悠着点,这东西太甜了。
鱼腥草味道虽怪但消炎一流,特别是黄痰咳嗽,贵州人喜欢凉拌吃,我们外地人受不了那个腥味,煮水喝倒是能接受。
调理月经类:女生必修课
益母草真是妇科圣药,痛经、量少都能用,我同学每次姨妈前一周喝益母草红糖水,现在已经不带止疼片上班了,但刚怀孕的千万别碰,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。
艾叶泡脚能温经散寒,宫寒的姐妹试试就知道多舒服,我嫂子备孕时就靠艾叶煮蛋,现在女儿都会打酱油了,新鲜艾叶不好买,药房买干艾绒一样用。
玫瑰花疏肝理气最在行,和小姐妹闹别扭导致胸胁胀痛的时候,抓一把泡茶喝,香气袅袅中气也顺了,不过花朵类的中药都要密封保存,不然容易发霉。
厨房里的中药:药食同源的智慧
枸杞已经成了保温杯标配,但真正会吃的不多,肾虚要嚼服,每天20颗就够了;泡茶的话最好先用开水过一遍再冲泡。
山药既是蔬菜也是补品,脾虚腹泻的煮山药粥最合适,我爷爷以前总拉肚子,坚持吃了三个月清炒山药,现在肠胃比年轻人都结实。
陈皮别只会泡水,炖肉时放两片解腻超赞,广东人煲汤必放,不仅能化痰还能让汤味更醇厚,记住要用晒足三年的老陈皮哦!
外用中药:家中常备小药箱
薄荷真是万能选手,头疼抹点清凉油,喉咙痛泡茶,长痘了捣碎敷脸,我家阳台种了一排,随用随摘特别方便。
紫草油烫伤必备,比什么药膏都好用,我闺女学走路时没少摔,每次涂紫草油第二天就好得差不多,自己做也不难,橄榄油泡紫草两周就行。
三七粉止血神器,打球扭伤喷点在伤口上马上止住,不过这玩意活血太猛,孕妇看见要绕道走,月经期也别碰。
写了这么多,其实中药养生就像开关抽屉——用对了是宝贝,用错了可能变"毒药",建议大家先找中医把脉辨体质,再根据建议调理,我整理这些方子都是生活里验证过的,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关键时候还是要听医生的,赶紧转发给爸妈看看,把这些老祖宗的智慧传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