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出海记,中国药材在韩国市场圈粉的秘密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刷新闻看到个有意思的事——韩国人现在流行"三伏天晒背"养生,而这股风潮背后藏着咱们中药出口的商机,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对韩出口额突破12亿美元,比三年前翻了近两倍,这波"东方草药"在隔壁国家的走红,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药出口韩国那些事儿。

【从《大长今》到中医馆:跨越千年的草药情缘】 要说中韩两国的草药缘分,能追溯到唐朝时期,那时候新罗使者带着金银来长安,回去时行囊里总塞满当归、人参这些"救命仙草",到了李朝时代,《东医宝鉴》把中医理论系统带入朝鲜半岛,济州岛至今还保留着种植桔梗的传统。

现代韩国人对中药的迷恋更是超乎想象,在首尔江南区的"汉方一条街",周末能看到拖着行李箱来扫货的中国代购——韩国产的红参精、灵芝孢子粉倒是其次,最抢手的竟然是咱们云南产的三七粉和宁夏枸杞,有意思的是,很多韩国年轻人不知道这些药材原产中国,还以为是"本土特产"。

【政策组合拳打出的"黄金航线"】 这两年中药出口能坐上火箭,离不开政策东风,2022年农业农村部推出的"中药材GAP种植基地"计划,让甘肃定西的黄芪、四川彭州的川芎都拿到了国际通行证,更绝的是海关总署搞的"绿色通道",鲜活石斛、虫草这类娇贵药材,现在从昆明到仁川机场只要24小时。

韩国那边也在暗戳戳发力,去年他们的食药厅悄悄把《药典》里36种中药材的标准改成了"中国规格",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给咱们开绿灯,就连首尔大学都开了中医系,去年还组团来安徽亳州考察中药材市场。

【韩国市场的"隐藏菜单"】 别以为韩国人只认红参,数据分析显示,他们进口中药的口味很"刁钻":35%是清热解毒类的金银花、连翘,28%是药食同源的桂圆、山楂,还有15%是专门用来炖鸡的当归、党参,最逗的是济州岛民宿,现在流行给住客送"五行养生茶",里头配的菊花、枸杞全是中国产。

年轻群体更玩出新花样,首尔林荫洞的网红咖啡馆,把黄芪切片当"咖啡伴侣"卖;明洞美容院推出"艾灸面膜",用的艾绒来自湖北蕲春,就连三星员工食堂都在供应"八珍糕",原料清单里明明白白写着茯苓、白术这些地道中国药材。

【闯关记:那些年走过的坑】 出海路上也踩过不少雷,早年山东某企业出口的半夏被检出重金属超标,直接导致韩国暂停进口三个月,后来行业里流传着"三级检测法":产地抽检、出厂全检、装船前飞行抽检,这才保住了招牌。

文化差异也是个暗礁,韩国人忌讳"苦",所以甘草、罗汉果这类甜味药材特别受欢迎,有次浙江商家往高丽参里掺了浙贝母,结果被韩方退货——人家做蜜炼果脯呢,要的是清甜不是止咳。

【未来赛道:不止于"草草根根"】 现在聪明人已经不满足卖原药材了,同仁堂在釜山开的"养生体验馆",教韩国大妈用穴位按摩配合艾草热敷;华润江中研发的"参苓健胃颗粒",特意做成草莓味讨好年轻人,最绝的是云南白药,联合韩妆品牌推出了含三七提取物的牙膏,在免税店卖得贼火。

跨境电商更把生意做到家门槛,抖音海外版上,中国药师直播教泡"四物汤",配套卖的当归、川芎直接快递到首尔小区门口,据说今年中秋,韩国超市货架上的月饼馅里,80%的莲子、百合都贴着"中国制造"的标签。

看着中药在韩国开花结果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韩剧《商道》里的那句台词:"真正的好货,从来不需要刻意推销。"如今咱们的老祖宗智慧,正通过一箱箱药材、一个个包裹,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,下次去首尔明洞,说不定就能看见街边挂着中文牌匾的"本草堂",那才是文化输出的最高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