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晒养生汤,配文写着"元气满满""大补特补",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都是各种"参"在起作用,作为中药铺子里的常客,参类药材就像个神秘大家族,光是名字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些藏在药柜里的"参"世高手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什么养生密码。
【人参:百草之王的段位差别】 要说参族里的顶流,非人参莫属,老东北人常说"宁要一小根野山参,不要一筐园参",这话真不是吹的,您要是去长白山脚下转转,当地老药农会告诉你,真正的野山参要在原始森林里熬上几十年,主根长得像个人形那是极品,不过现在市面上九成都是人工种植的园参,价格亲民但药效也打折扣。
有意思的是,同是人参换个马甲身价就不一样,红参是蒸干后的熟面孔,适合冬天手脚冰凉的人;白参温和得像邻家妹妹,阴虚火旺的都能来点;最猛的还是生晒参,切片含嘴里能瞬间唤醒精神,但高血压患者可得悠着点,记得去年邻居张叔把人参当萝卜啃,结果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,这玩意儿真不能当零食吃。
【党参:平民人参的逆袭之路】 别以为带"参"字的都是贵族,党参就是妥妥的实力派性价比选手,山西老陈醋酸溜溜的,党参却是甜中带点草本香,老中医常说"虚不受补"的人先从党参开始试水,它补气的效果比人参温和,价格却只有十分之一。
最妙的是党参的百搭属性,炖鸡时扔几根能吊出鲜味,泡茶配红枣枸杞就是办公室养生标配,不过要提醒一句,黄芪补表气,党参补里气,别把俩兄弟搞混了,上次见网友晒的"气血双补汤"里把党参黄芪堆成山,这操作怕是要上火。
【太子参:专治熊孩子的滋补神器】 家有吞金兽的爸妈注意了,太子参简直是为调皮鬼量身定制的,这小家伙长得像迷你人参,脾气却温和得很,最适合脾胃娇嫩的娃娃,记得表妹家娃积食又瘦小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太子参,说是既能开胃又不燥热,果然吃了两个月小脸开始圆润起来。
不过可别被"太子"的名头唬住,这货其实就是孩儿参的干燥品,煮粥时候放三五颗,或者炖排骨时加几片,淡淡的甜味小孩子不抗拒,但要注意别和成人补品混着吃,毕竟娃的体质经不起猛药折腾。
【西洋参:海归派的清热补法】 都说北美回来的西洋参像留洋归来的绅士,既有补气的功效又自带凉性,经常熬夜的程序员最爱拿它泡水,杯子里浮着几片淡黄色的切片,看着就提神醒脑,不过这洋参脾气有点倔,得用开水焖着才能泡出味道,直接开水泡跟喝白水似的。
前阵子闺蜜代购了某大牌西洋参胶囊,吃了半个月反而拉肚子,后来才明白,这东西虽然不燥,但毕竟还是参,脾胃虚寒的人空腹吃容易闹脾气,建议下午三点左右当下午茶喝,配上两粒枸杞,既解困又不会太亢奋。
【丹参:活血界的颜值担当】 别看见"参"字就以为是补药,丹参就是个另类,这货在中药界是出了名的"血管清道夫",颜色红得发紫,切片后纹路像菊花似的,心血管不太好的长辈,常年用丹参山楂煮水喝,说是能预防血栓,不过孕妇可得绕道走,这活血化瘀的功力太猛。
最神奇的是丹参的双向调节功能,该活血的时候冲在前面,遇到出血又能帮忙止血,上次陪老妈去医院抓药,大夫说丹参配三七粉按1:1比例吃,对更年期潮热特别管用,不过这组合容易伤胃,最好装胶囊饭后服用。
【沙参与玄参:滋阴界的南北双侠】 参家族里还有两位"参"字辈的滋阴高手,北沙参像海绵宝宝,泡发后能涨大三倍,最适合干咳无痰的秋燥季节,记得去年雾霾天嗓子痒,用它炖雪梨吃两天就舒服了,南沙参相对瘦削些,但清热力度更强,广东人煲老火汤爱放几块。
玄参则是个黑脸包公,断面乌黑发亮,这货专治虚火上浮,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人可以用它煮水漱口,不过味道嘛...第一次喝绝对会被苦到怀疑人生,加勺蜂蜜都盖不住那股子焦苦味。
说了这么多"参",其实最要紧的还是对症使用,气虚体倦用人参党参,阴虚内热找西洋参沙参,血瘀阻滞靠丹参,孩子积食用太子参,记住这些参大多需要"炖透",直接嚼容易浪费药性,下次看见药店橱窗里的参类陈列,可别再傻傻分不清啦!不过话说回来,再好的补药也比不上好好吃饭按时睡觉,养生这事急不得,得慢慢调养才是正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