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必备!10种驱寒中药植物,暖身又养生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越来越冷,很多小伙伴都在问:有没有天然又有效的驱寒方法?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"暖身法宝"!今天给大家盘点10种藏在厨房和药房里的驱寒中药植物,学会用它们泡脚、煮茶、入菜,这个冬天再也不怕手脚冰凉!

生姜:厨房里的暖身高手 咱们老百姓最熟悉的驱寒神器,厨房里常年备着,古人说"晨吃三片姜,赛过人参汤"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生姜含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,受凉后煮碗红糖姜水,喝下去从喉咙到胃都暖暖的,我妈总说女人经期要喝姜枣茶,其实就是把生姜和红枣煮水,特别适合宫寒体虚的人,不过晚上最好别喝,姜毕竟属阳,晚上喝容易上火。

艾叶:泡脚界的扛把子 要说祛湿驱寒,艾叶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,每年端午家家户户挂艾草,其实就是在防病驱邪,把晒干的艾叶煮水泡脚,泡到微微出汗,寒气顺着脚底就散出去了,我奶奶以前总让我用艾叶水泡澡,说是能治湿疹,现在才知道这叫"透疹止痒",不过孕妇要慎用,艾叶有活血功效,孕期泡脚可能引起不适。

肉桂:炖肉调料变暖身药 平时炖肉放的桂皮其实是肉桂的树皮,这味辛甘的大热药材可是温补高手,体寒的人冬天可以拿肉桂粉冲蜂蜜水,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古代杨贵妃就用肉桂泡脚养颜,咱们普通人用来改善手脚冰凉最合适,但阴虚火旺的老兄可得悠着点,吃多了容易嗓子疼。

花椒:麻麻辣辣暖脾胃 川菜里少不了的花椒,其实是药食同源的宝贝,拿红花椒和粗盐炒热装布袋里,看电视时敷在肚子上,胃寒疼痛立马缓解,我记得小时候受凉呕吐,奶奶就会煮花椒水给我喝,那股麻味现在想起来还直冲脑门,不过花椒吃多了会"上火",嘴角起泡的兄弟要少吃。

干姜:老姜虽丑却金贵 别小看皱巴巴的干姜,这可是经过炮制的"升级版"生姜,药店买的干姜都是母姜晒干的,温中散寒效果比生姜猛得多,那些经常腹痛腹泻的虚寒体质,早上含片干姜特别管用,但这东西太燥,我有个朋友连吃三天干姜炖鸡,直接流鼻血送急诊了。

附子:回阳救逆猛药 听着名字就够霸气!附子可是中医急救"四逆汤"的主将,专门抢救寒厥重症,不过咱们日常用不着这么猛的药,倒是附子理中丸很多人都吃过,这药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有奇效,但千万记住得遵医嘱,自己乱服可能会中毒。

吴茱萸:泡脚加它效果翻倍 这味带苦味的药材是妇科常客,特别是治疗痛经,把吴茱萸磨粉和醋调匀,睡前敷在脚底涌泉穴,再用胶布固定,第二天起来撕掉,连续三天,宫寒痛经能好一大半,不过这玩意儿味道冲得很,我家猫闻了都要打喷嚏。

小茴香:厨房香料变暖腰神器 炒菜用的茴香籽其实是味良药,尤其对付下焦寒湿,那些坐办公室腰酸背痛的白领,可以用棉布袋装小茴香微波加热,当靠枕垫着腰部,热气渗透进关节可舒服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兄弟要少用,上次我表弟偷用结果长了满嘴溃疡。

丁香:古代的口气清新剂 别看丁香小小一颗,却是温肾助阳的好手,受寒呕吐时含颗丁香,胃里马上暖烘烘的,古人还用丁香混着藿香做成香囊,既能驱蚊又能防感冒,不过这味药挥发得快,煎煮时间别超过10分钟,否则效果大打折扣。

桂枝:月子里的暖身卫士 桂花树的嫩枝可是产妇调理圣品,生化汤里就有它,体寒又怕苦的姐妹,可以用桂枝、当归、红枣煮水当茶饮,但桂枝发汗力强,风热感冒千万别用,不然越喝越严重。

这些驱寒药材虽然好,但使用也有讲究,比如生姜红糖水适合受凉初期,要是发烧了再喝就适得其反;艾叶泡脚每周别超三次,否则容易头晕;肉桂粉每天别超过5克,否则便秘找上门,建议大家先找中医辨明体质,再决定怎么搭配使用。

最后教大家个懒人驱寒法:把这些药材混合装纱布袋里,做成"暖身枕头"放微波炉叮1分钟,看电视时抱在怀里,比热水袋好用多了!这个冬天,你准备试试哪种驱寒妙招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暖身秘籍~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