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的中药铺被查了,罚单上写着"未按GSP标准储存当归",这年头开中药店真不容易,光是药材管理就能逼疯个人,今天咱们就唠唠中药材经营那些门道,手把手教你避开监管雷区。
证照齐全只是入场券 去年隔壁王老板新开的参茸行,装修还没完就被药监局叫停,为啥?中药饮片经营许可和普通药品许可证两码事,很多新手以为办个营业执照就万事大吉,经营中药材得单独申请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,经营范围必须明确标注"中药材",别等进货了才发现资质不全。
源头采购藏着大风险 老张从安徽进的亳菊,去年查出农残超标,现在采购可不能光看价格,得查供应商的GAP认证(中药材种植规范),建议建立供应商档案,把对方生产许可证、检验报告、发票都留底,特别是野生药材,必须问清楚采集地有没有濒危证明,别碰受保护的品种。
储存养护比卖货还重要 前街老陈家的虫草发霉事件教训深刻,中药材不是普通干货,仓储温度湿度都有讲究,人参、枸杞这类含糖高的要冷藏,矿物类药材得防潮,建议配个温湿度计,每天记录两次数据,像川芎、白芷这些易生虫的,定期用磷化铝熏蒸,但千万注意残留量。
销售环节暗藏玄机 别以为卖出去就没事了,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开的处方才能卖,这点西医药店都懂,中药铺反而容易疏忽,还有保健品和药品要分开放,别把阿胶糕和阿胶饮片混着卖,最近查得严的是网络销售,朋友圈发图别带"治疗""根治"这类医疗用语,否则等着被约谈。
飞行检查防不胜防 药监局现在流行突击检查,上周小刘的店铺就栽在台账不全,建议准备三本账:进货查验记录、销售明细、养护日志,电子秤要强制检定,中药斗柜的标签必须和药典名称完全一致,特别注意赠品管理,送点黄芪当试吃没问题,但送自制药酒就可能涉及非法配制。
新规动态要及时跟进 2023年新修订的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加了很多细节,比如重金属检测标准更严了,建议关注国家药监局官网,各省还有自己的实施细则,像广东要求凉茶原料必须溯源到种植基地,这种地方政策很容易踩雷。
老李关店整改期间,我帮他整理出38项自查清单,其实规范经营并不难,关键是把每个环节当成自家吃药那么上心,现在他店里装上了溯源二维码,顾客扫码就能看药材"身份证",生意反而更好了,合规不是负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