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鲜皮的"看家本领"
说起白鲜皮,老中医都夸它是"皮肤科圣手",这味药材名字听着陌生,但要是说它能治湿疹、荨麻疹这些磨人的皮肤问题,很多人就会点头了,其实它原名叫白藓皮,因为晒干后像卷起来的羊皮得名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就记载过它"主头风黄疸,咳逆淋沥,女子阴中肿痛",可见古人早就摸清了它的脾气。
这味药最厉害的是清热燥湿的本事,就像厨房里梅雨季节出现的霉斑,人体里的湿热毒邪也让人难受,白鲜皮就像天然除湿机,特别擅长对付藏在皮肤褶皱里的湿热毒气,那些反复挠抓后渗出黄水的湿疹,还有半夜突然冒出来的风疹块,用它煮水冷敷都能快速止痒。
祖辈传下的皮肤护理法
我奶奶以前总在院角种几棵白鲜,夏天被蚊虫咬得满腿红包时,她就会扯两片叶子捣出绿汁,涂在红肿处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后来学医才知道,这种茄科植物的根皮含有梣皮素、茵芋苷等成分,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菌,难怪对皮肤感染这么有效。
新鲜白鲜皮捣烂外敷的效果最好,但城里人不方便采挖的话,药店买的干品也有大用处,记得有次邻居小孩满身长水痘,整晚哭得撕心裂肺,我用30克白鲜皮加绿豆汤煮了给他擦洗,三天就结痂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种寒性药材不适合长期大面积使用,症状缓解就要停。
厨房里的养生秘方
别以为白鲜皮只能外敷,内服调理才是治本之策,去年我脸上反复长痤疮,中医给开了个经典方子:白鲜皮15克、金银花10克、生地20克,早晚两次煎服,这个方子就像给身体做大扫除,两周下来不仅痘痘瘪了,连口臭都轻了。
日常保健可以试试白鲜皮粥,抓10克干品煮水取汁,和薏仁、大米同煮,特别适合潮湿天气喝,煮好后冰箱冷藏当夜宵,比冰镇饮料健康多了,不过孕妇和体寒的人要少吃,毕竟它性寒的特质摆在那里。
用药禁忌与辨别窍门
再好的药也有讲究,白鲜皮不能和茯苓、萆薢这些利水渗湿药混用,就像两个清洁工抢同一块地板,反而影响效果,虚寒体质的人要慎用,这类人通常怕冷、舌苔白腻,吃了可能会拉肚子。
买药材时要擦亮眼睛,正宗的北白鲜皮表面灰白色带细纵纹,折断时有烟呛味,如果颜色发黄或有酸败味,肯定是陈年旧货,南方产的质量稍差,但价格便宜,急性期用来煮水洗患处也够用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最近看到医学杂志刊登研究成果,白鲜皮提取物对马拉色菌的抑制率高达90%,这可是引发脂溢性皮炎的元凶,研究人员还分离出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,虽然离制成新药还远,但至少证明老祖宗的智慧经得起检验。
现在有些护肤品开始添加白鲜皮提取物,但浓度低得可怜,要想真正治病,还是得老老实实煎药,就像我家存的老药罐,每次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时,仿佛闻到了从《本草纲目》里飘出的药香。
这味在山川野岭默默生长的药材,经过几千年验证依然闪耀光芒,下次皮肤闹脾气时,不妨试试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天然解决方案,具体用量还是要听大夫的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