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中药材价格表大揭秘!这些药材为啥涨得比房价还猛?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张,你存着的三七出手了吗?""别提了,去年这时候80块一斤,现在涨到260了!"2017年中药材市场就像坐过山车,云南产地的老张们看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收购价,有人笑得合不拢嘴,有人悔得直拍大腿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份让人心跳加速的2017年中药材价格表,看看哪些药材成了"黄金选手",哪些成了"跳水冠军"。

政策这只"无形的手"在搅局 2017年开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发三个文件,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,这消息就像往热油锅里泼了瓢水,中药材需求"呲啦"一下就蹿起来了,特别是当归、党参这些常用补药,药厂采购量直接翻倍,甘肃定西的当归种植户王大哥说:"往年贩子压价收50块,今年还没抽穗就被预订了,最后卖到85块!"

天公不作美,旱涝轮流虐 那年春天华北遭遇十年不遇的春旱,地里的黄芩苗蔫得像咸菜,河北安国的黄芩从年初的18块一路飙到38块,炒家闻风而动,囤货的卡车在产地排成长龙,这边刚缓过劲,秋天南方又遭暴雨,广西玉林的八角七成烂在地里,价格直接翻两倍,从12块蹦到35块。

游资像鲨鱼闻到血腥味 最疯狂的要数太子参,贵州施秉的太子参原本就是个区域小品种,平时也就20来块,217年突然传出某药企要开发新药,游资带着现金进山扫货,价格三个月暴涨15倍,最高冲到320元/公斤!当地餐馆老板至今记得,那年冬天满大街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"药材倒爷",吃饭都在讨论"今天又收了多少吨"。

明星品种涨跌榜大盘点 翻开2017年的价格台账,真像在看股市大盘: ▶ 涨得最凶的:太子参(+1500%)、三七(+230%)、吴茱萸(+800%) ▶ 跌得最惨的:板蓝根(-40%)、菊花(-35%)、麦冬(-50%) ▶ 稳如老狗的:人参、灵芝、枸杞子 其中最戏剧性的是白术,安徽亳州的老陈春天赌涨囤了50吨,结果遇上特大丰收,价格从75块暴跌到35块,最后忍痛当饲料卖了。

区域价差藏商机 玩转中药材光看价格表可不够,还得懂"搬砖"套路,2017年同一时间:

  • 四川成都的川芎18块/公斤
  • 陕西汉中的川芎22块/公斤
  • 广东清平市场的川芎28块/公斤 精明的药商老李就靠这个差价,三个月赚了套学区房,不过他偷偷透露:"现在物流太发达,这种差价窗口期越来越短,得靠人脉提前锁定货源。"

那些年错过的暴富机会 回头看2017年的价格走势,老药农们现在都爱说:"早知道该多种两亩重楼!"这种治蛇毒的稀缺药材,从年初的600块一路狂飙到1800块,云南泸水的傈僳族猎人岩嘎摸着家里晒干的重楼根叹气:"去年当柴火烧的玩意,今年能换辆摩托车啊!"

2017年留下的后遗症 这场价格风暴催生了两大现象:一是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暴增30%,二是电子盘交易开始兴起,当年在天津药材交易所,三七期货单日振幅超过20%是家常便饭,不过疯狂过后,2018年大量新货上市,很多品种价格腰斩,真是"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"。

现在去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溜达,还能听到操着各地口音的段子:"2017年那波行情,赚的钱都砸在2018年的库存里了!"但每次价格表跳动时,总有人眼睛发亮——毕竟在这个行当,机会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