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2017年的中药材市场,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,当年不少药商靠着囤货发了家,也有人因为判断失误赔得裤衩都不剩,今天咱就唠唠那些年让人眼红的暴利品种,看看它们到底为啥能逆天改命。
滋补类药材集体疯涨 2017年最抢眼的要数滋补类药材,吉林的人参贩子老李那年笑开了花,五年参从每公斤800块飙到1300块,为啥?广东那边养生馆突然流行起"人参鸡汤锅",酒店订单像雪花片似的飞来,更绝的是阿胶,东阿那边的驴皮还没晾干,就被浙江炒家直接包圆,价格三个月涨了四成。
香料三兄弟闷声发大财 别光盯着滋补品,厨房里的香料才是隐形冠军,广西八角每斤从6块5蹦到9块8,缅甸来的胡椒商直接蹲在口岸抢货,最离谱的是孜然,新疆货车司机都说那年装车时秤砣都被摸得发烫——硬是靠着烧烤摊需求,把价格抬上了天。
野生品种上演最后的疯狂 现在说起来都后怕,2017年是野生药材的末日狂欢,云南重楼从每公斤800块窜到1800,挖药人把祖坟地都翻了个遍,贵州的白及更是邪门,鲜货刚出土就被中药厂现金收购,晒干的货直接翻倍,这种疯劲到年底戛然而止,第二年环保督查直接掐断命脉。
疫情概念提前预热 别看新冠是2020年才爆发,精明的药商2017年就闻到腥味,广州清平市场的板蓝根年初还堆成山,到了秋天连根须都被碾成粉,金银花更是夸张,河北巨鹿的种植户凌晨三点就举着灯摘花,烘干厂门口排的车队比春运火车站还壮观。
天灾人祸造就黑马 那年的老天爷特别会搞事,甘肃的党参刚开花就遇上冰雹,亩产直接腰斩,安徽的芍药地被挖掘机啃出大坑,说是修路实则被偷偷采挖,最逗的是河南的蝉蜕,知了猴还没来得及脱壳,树底下就蹲满了拿麻袋的药贩。
这波行情里最绝的是四川的黄连贩子,这帮人把"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"玩到极致,硬是把库存捂到中秋后才出货,价格比年初翻了两倍,不过也有栽跟头的,云南三七种植户就惨了,前年扩种的后遗症在2017年爆发,烂市价吓得药商见到三七就躲。
现在回头看,2017年简直就是中药材市场的"最后的盛宴",环保风暴、野生资源枯竭、资本炒作三把火,烧得整个行业面目全非,不过对真正懂行的人来说,那年到处都是黄金——只要你敢搏,肯熬,就能在药材堆里刨出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