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铁们,今天咱们来唠点实在的——2017年国家给中药材种植户发的大红包!那年春天,农业农村部连发好几个文件,把中药材产业推上了"国家战略级宠儿"的位置,咱村老张家的黄芩地,就是趁着这股东风,从赔钱买卖变成了摇钱树。
为啥2017年突然这么给力? 这事儿得从2016年说起,那年中药企业集体喊"渴",市面上优质药材紧缺,假药乱象又特别多,国家一看数据:全国中药材缺口高达30%,好多老药工都改行种菜去了,到了2017年,中央一号文件直接点名要"振兴中医药产业",农业部跟着甩出真金白银——建档立卡贫困户种药材,每亩最高补800块!
钱袋子怎么鼓起来的? 政策刚下来那会儿,我们村支书举着大喇叭喊:"种金银花的注意啦!"原来县里配套了三大福利:
- 新品种苗钱报一半,像老张家买的那个什么"北柴胡1号",政府掏了1200块
- 滴灌设备补贴30%,村里合作社统一买的节水装置,省了水电费还多拿补助
- 最绝的是"以奖代补",年底验收时品质达标的,每公斤再补2块钱
各地都玩出啥花样? 云南文山搞了个"三七保险",每亩交10块钱保费,遭遇天灾最高能赔3000块,甘肃陇西更绝,建了个"中药材溯源系统",手机一扫就知道哪块地种的,品相不好的直接取消补贴资格,我们安徽亳州玩的是"企业+农户"模式,广药集团提前和种植户签保底收购协议,旱涝保收啊!
普通种植户咋分蛋糕? 老李头刚开始不信邪,结果错过申报期,这里敲黑板: ① 3月前必须去乡镇农技站备案 ② 要买农业部门推荐的"目录品种",像人参、黄芪、重楼这些 ③ 种的时候要按标准来,该打农药防虫的别瞎省成本 ④ 重点来了!一定要留好所有票据,补贴款都是凭票报销
这波红利吃到了吗? 我们村42户搞中药材的,2017年人均多挣了2万块,老张家10亩黄芩地,光补贴就拿了5万8,加上卖药材的钱,直接换了辆面包车,不过也有闹心的,隔壁村老王贪多种了20亩,结果管理跟不上,验收没通过,白瞎了政策。
现在还能捡漏吗? 虽然2017年的专项补贴截止了,但聪明人都在布局后续政策,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奖补"中药材初加工基地",建个烘干房、冷库什么的,最高能拿50万补助,更长远的,国家在推"道地药材保护工程",像吉林的长白山人参、广西的八角,种这些特色品种照样有门道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:政策是东风,但能不能赚钱还得看本事,就像我们村会计说的:"补贴不是天上掉馅饼,而是给用心人的奖金。"现在回头看,那些当年跟着政策走的种植户,哪个不是盖起了小洋楼?下一波中药材风口在哪?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