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去中药材市场帮朋友挑党参,刚蹲下就听见隔壁摊主吆喝:"正宗野山参,错过今天再等一年!"转头一看,摊位上摆着几根须发枯黄的"人参",细看根茎却带着明显褶皱,老药商见我盯着看,笑着揭开谜底:"小姑娘挺识货,这是西洋参的边角料,很多人当人参买回去呢。"
这事让我想起去年老家亲戚闹的笑话,表叔花大价钱买了所谓"野生人参"泡酒,结果喝得浑身燥热住院,后来请中医鉴定,原来是把商陆当人参了——这俩东西外形确实像双胞胎,都是纺锤形根块带须,但商陆可是有毒的!
其实中药里藏着不少"真假美猴王",今天就带大家认全这些容易混淆的参家族,咱们先从最像的开始说:
【党参:平价替身也有春天】 走在中药材区,十家店铺九家都摆着党参,它学着人参的样子长出狮子盘头状的根茎,连表皮纵皱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,不过细看还是有破绽:党参的须根像小辫子般蓬松散乱,而人参须根挺直得像梳子齿,老药师教我个绝招——掰断看断面:党参的菊花心是淡黄色放射状纹路,人参则是明显的白灰色形成层环。
别看党参价格亲民,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不含糊,山西产的台党参最适合煲鸡汤,甘肃纹党泡水喝能缓解慢性胃炎,但要注意,气血不足的瘦弱体质要少用,它性平偏燥,吃多了反而上火。
【西洋参:冷面君子藏真容】 如果说人参是热情的关中汉子,西洋参就是高冷的江南书生,两者都有纺锤形身躯和珍珠疙瘩,但西洋参表面多了层细腻的蜡质,摸起来像打了蜡的皮鞋,切开后更明显:人参断面洁白如玉,西洋参却是黄白色带棕晕,放在手里掂量,同样体积下西洋参要重得多。
这种北美来的"洋参"最擅长清热养阴,记得闺蜜咳嗽半个月不好,含了几片西洋参片居然压住了虚火,但千万别和藜芦同用,就像西瓜碰花生会拉肚子似的,这是中药配伍的大忌。
【太子参:迷你版人参成长记】 第一次见到太子参总会怀疑是不是没长成的人参,它确实保留了幼年人参的特征:根茎细短像缩小版,表面只有浅纵纹,须根细软得像绒毛,不过仔细辨认,太子参会在顶端留个凹陷的茎痕,而人参没有这个特征。
这种江苏溧阳特产的"孩参",最适合给孩子调理脾胃,邻居家小孩积食发烧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太子参,配合山楂麦芽煮水,三天就退烧了,但它药性平和,成年人单独服用效果不明显,更适合搭配其他药材。
【商陆:毒蘑菇般的存在】 要说最危险的冒牌货,非商陆莫属,它的根茎膨大得比人参还粗壮,切片后纹理也相似,外皮同样是黄棕色,但仔细看会发现,商陆的肉质根断面有明显的星点状异型维管束,闻起来还有股淡淡的腥臭味。
去年新闻曝光过某景区把商陆当野菜卖给游客,导致多人中毒,其实古代就用它外用治痈肿,内服必须经过炮制减毒,就算经过专业处理,每天用量也不能超过5克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——越像人参越要命!
【沙参:温柔的伪装者】 南沙参和北沙参这对姐妹花,常常让人误以为是人参家族成员,它们都有类似的圆锥形根体,表面粗糙带横纹,但沙参的须根特别长,晒干后会蜷缩成团,像烫过的方便面,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质地:人参坚硬如木,沙参轻松就能掐断。
这种专治肺燥咳嗽的良药,最适合秋天炖雪梨,记得要把沙参的外皮刷干净,否则残留的泥沙会影响口感,不过脾虚便溏的人要少吃,它性味甘凉,吃多了反而会加重湿气。
辨别这些"人参亲戚"有个万能口诀:看须辨纹掂重量,尝味闻气问产地,现在药店灯光打得亮,很多药材经过硫磺熏蒸后更难分辨,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正规药房,遇到可疑药材可以用手机拍下来,用"中药识别"类APP比对特征。
最后说个实用小技巧:真正野山参遇水会变透明,而伪品只会表面湿润,当然这种破坏性测试要谨慎使用,毕竟好药材经不起折腾,下次看到长相酷似人参的药材,可别再急着掏钱包了,多看多问才能避免买到"李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