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圈都在晒"节后综合症",咖啡续命、眼圈乌青、疲惫得像被抽了筋骨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备好了"充电宝",那些藏在医书里的经典中药方,才是调理身体的真功夫,今天就带大家挖挖古人的智慧宝藏,看看这些千年验方怎么在现代派上用场。
【小柴胡汤:打工人的应急充电站】 上个月部门突击加班那周,我每天靠奶茶续命,结果喉咙痛到吞口水都疼,老中医爷爷塞给我包粉末,说这是改良版小柴胡汤,柴胡、黄芩、半夏这几味药听着普通,但对付"上火+受凉"的复合症状特别灵,就像给身体做了次深度格式化,喝完半小时喉咙就不疼了,连着喝两天,整个人像重启了系统。
这方子最妙的是能调"少阳证",也就是现在说的亚健康状态,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偏头痛、忽冷忽热、食欲不振,喝它比吃西药管用多了,现在办公室常备着中成药冲剂,同事感冒初起我都推荐试试,都说比扛着感冒药强。
【四物汤:女生的贴心暖宝宝】 闺蜜群里最近都在讨论"姨妈期保养",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喝红糖水的姐妹越来越少,改煮四物汤的倒多了起来,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这四味药材,煮出来的汤药香得让人意外,有个同事每次生理期前喝三天,说肚子不疼了不说,连皮肤都跟着变透亮。
现在中药房都能抓到现成的四物汤包,懒人可以直接拿保温杯泡着喝,不过医生提醒,这方子虽好但别天天喝,就像手机充电宝,电量低于20%才需要补,血虚体质的女生特别适合,但痰湿重的朋友最好搭配点陈皮茯苓。
【六味地黄丸:熬夜党的肾脏保卫战】 自从迷上追剧,凌晨两点睡成家常便饭,最开始是腰酸背痛,后来发展到爬楼梯都喘,老中医把脉后笑我"肾阴亏虚",开了六味地黄丸,刚开始觉得这黑乎乎的药丸难吃,坚持吃了半个月,突然发现头发不油了,走路腿脚也有劲了。
这方子最适合"久坐伤肾"的上班族,特别是经常感觉耳鸣、健忘、脚底发热的朋友,现在药店卖的浓缩丸方便得很,出差都能带着,不过要注意,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,就像电器插头不匹配容易烧保险丝。
【甘麦大枣汤:焦虑星人的安神茶】 项目deadline前那周,我焦虑得整宿睡不着,中医邻居教我煮甘麦大枣汤:浮小麦、甘草、大枣三样,煮出来甜甜的带点麦香,晚上喝一碗,居然能踏实睡四小时,现在只要压力大,我就抓一把药材丢进养生壶,看着水面冒泡泡就觉得安心。
这方子特别适合"心阴不足"的现代人,特别是那些总感觉心里烦闷、爱叹气、手脚心发热的朋友,有次看到同事在办公室用保温杯泡这个,说是比咖啡更能提神醒脑,还不伤胃。
【玉屏风散:免疫力的隐形盔甲】 换季就感冒的倒霉蛋们注意了,玉屏风散绝对是宝藏方子,黄芪、白术、防风三味药,听着像做菜配料,但组合起来就是天然疫苗,有段时间我总在地铁空调房着凉,喝了两周这个,现在穿短袖坐空调车都不打喷嚏。
这方子最适合"虚不抗邪"的体质,特别是容易出汗、风一吹就头疼的人群,现在还有中成药颗粒,出差带着比维生素C片管用,不过实热体质的朋友要慎用,补过头反而上火。
这些古方子能流传千年,靠的就是"对症见效"的硬本事,不过再好的中药也不是仙丹,得根据体质调整用量,就像手机充电需要匹配电压,调理身体也讲究君臣佐使,建议大家先找靠谱中医把脉,别自己瞎琢磨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