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整理的冠心病中药方,这5个偏方值得收藏!

一归堂 2025-05-01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朋友们,今天咱们聊一个关乎健康的话题——冠心病,这些年,我身边不少长辈被这个问题困扰,西医开药、做手术虽然见效快,但总有人想试试中药调理,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,讲究的是“治本”,不过大家可别急着去抓药,我先带你们把这事儿捋清楚!

冠心病到底是个啥?

说白了,冠心病就是心脏的血管堵了,血液流不通,心肌缺血缺氧,就好比家里的水管生锈了,水流不畅,房子(心脏)自然就出问题,西医叫它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”,中医则归为“胸痹”“心痛”的范畴,认为和气血瘀滞、痰湿堵塞有关。

我邻居李叔前几年胸口闷得厉害,去医院检查说是冠心病,医生让放支架,他吓得不行,后来找了个老中医,开了方子天天喝药,现在爬楼都不喘了,每个人情况不同,但中药调理的思路确实值得研究。

中药治冠心病,为啥有人信?

  1. 副作用相对小:比起西药,中药成分多是草药、动物药,长期吃对肝肾负担小。
  2. 整体调理:中医不光盯着血管,还调气血、化痰湿,改善体质,比如很多人喝完药后,连失眠、便秘都好了。
  3. 预防复发:西医控制症状快,但中药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,适合长期保养。

不过划重点:中药绝不能替代西药! 急性心梗时,硝酸甘油、阿司匹林才是保命关键,中药更多是辅助调理,千万别自己停药!

5个经典中药方,建议收藏

以下是老中医常开的方子,但需根据体质调整,务必先找大夫辨证

丹参活血方(气滞血瘀型)

  • 表现:胸闷刺痛、舌头发紫、情绪激动时加重。
  • 配方:丹参15克、檀香5克(后下)、砂仁6克(打碎)、当归10克、川芎10克。
  • 用法:煎水代茶,早晚各一次,连喝2个月。
  • 原理:丹参活血化瘀,檀香行气止痛,砂仁护胃防伤身。

瓜蒌化痰方(痰浊阻滞型)

  • 表现:胸口闷胀像压石头、舌苔厚腻、体型偏胖。
  • 配方:瓜蒌20克、薤白10克、半夏9克、陈皮6克、茯苓15克。
  • 用法:加水500ml煎至200ml,饭后温服,每日一剂。
  • 原理:瓜蒌+薤白是“千古化痰对药”,半夏、陈皮增强化痰效果。

红参救心汤(气虚血弱型)

  • 表现:心慌乏力、出冷汗、说话没力气。
  • 配方:红参片5克(另炖)、黄芪30克、麦冬10克、五味子6克。
  • 用法:红参单独炖1小时,药汤混合其他药材煎煮,每日空腹喝。
  • 注意:高血压患者慎用红参,可换成党参。

三七保心散(瘀血严重型)

  • 表现:心绞痛频繁、舌下静脉曲张、皮肤有瘀斑。
  • 配方:三七粉3克(冲服)、琥珀粉2克、延胡索10克。
  • 用法:药材磨粉,温水送服,早晚各一次。
  • 提醒:孕妇禁用,三七活血力强,不可长期吃。

葛根通脉茶(轻度预防型)

  • 表现:偶尔胸闷、颈椎僵硬、血压偏高。
  • 配方:葛根15克、山楂10克、决明子10克、菊花5克。
  • 用法:沸水泡茶,每天喝到没味为止,适合日常保健。

吃中药的“雷区”,千万别踩!

  1. 别盲目抄方子:同一种病,有人是气虚,有人是血瘀,方子完全不同!必须让大夫摸脉看舌苔。
  2. 警惕“速效”骗局:说“一副药断根”的都是骗子,中药讲究慢慢调。
  3. 注意药物相克:比如三七不能和阿司匹林叠加吃,会加大出血风险。
  4. 饮食禁忌:喝中药期间少吃羊肉、萝卜、浓茶,否则药效打折扣。

真实案例:张奶奶的“护心之路”

我们小区张奶奶78岁,冠心病病史10年,以前总往医院跑,后来女儿带她看了中医,大夫开了瓜蒌薤白汤加减,配合三七粉冲服,刚开始她嫌苦,断断续续喝,结果半年后还是经常胸闷,后来严格执行医嘱,每天定时服药,饮食上戒了肥肉和咸菜,一年后复查,血管堵塞从70%降到了50%!虽然没根治,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。

中药是帮手,不是救命稻草

冠心病是个复杂病,中药的作用是改善体质、延缓进展、减少发作,但绝对不能代替手术、支架或急救药物,如果你或家人正在用中药调理,

  1. 定期复查,监控病情;
  2. 中西医结合,取长补短;
  3. 保持好心态,比吃药更重要!

最后提醒大家,本文仅供科普,具体用药请一定咨询专业中医师!如果觉得有用,记得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