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中药店里,总能看到柜台上摆着各种"参",人参、党参、西洋参......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,别看都带个"参"字,这些药材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!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里的"参"家族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什么秘密。
人参——补气界的"老大哥"
要说中药界的明星选手,非人参莫属,东北的老林子里挖出来的野山参,那可是堪比黄金的稀罕物,不过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多是园参,价格亲民但药效也不差,人参最拿手的就是大补元气,那些整天喊累、说话有气无力的人最适合,不过这玩意儿可不能当饭吃,正所谓"人参杀人无过",吃多了小心流鼻血!
记得邻居张大爷去年收了儿子寄来的整支人参,当宝贝似的泡酒喝,结果没几天嘴上起泡,吓得赶紧找中医看,老中医说这是"虚不受补",可见补药也不是随便吃的,切片含服、炖汤都是常见吃法,但要记住: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。
党参——平民补气王
要是觉得人参太贵,党参就是最佳平替,这货在山西、甘肃一带漫山遍野都是,价格亲民得很,虽然补气效果比人参弱些,但胜在温和,特别适合日常煲汤,广东人爱用的"党参黄芪炖鸡",就是道经典的养生汤。
上次去中药材市场,老板神秘兮兮地说:"现在很多保健品里所谓的'人参精华',其实都是党参提取物。"这话虽不知真假,但足见党参的普及程度,不过要注意,党参性质偏燥,容易上火的人最好搭配玉竹、麦冬这类滋阴的药材。
西洋参——凉性补品的逆袭
这货算是"参"家族里的混血儿,原产北美却在中国扎了根,最大的特点就是补而不燥,特别适合那些想补又怕上火的人,经常熬夜的白领、更年期潮热的阿姨们都对它青睐有加。
有个有趣现象:南方人更爱西洋参,可能跟气候有关,我在杭州药店做调研时发现,西洋参片经常被装在玻璃罐里当零食卖,不过要提醒的是,西洋参性凉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可能会拉肚子,最好咨询医师后再用。
丹参——血管清道夫
别看到"参"字就以为是补药,丹参可是靠活血化瘀闯天下的,心脑血管病人的常备药复方丹参片,主要成分就是它,这玩意特别擅长疏通血管,中医说它能"通经脉,活气血",简直就是人体管道工。
去年陪老爸去医院复查,医生特意交代要多吃丹参制品,现在我们家餐桌上经常出现丹参山楂茶,酸酸甜甜的还挺好喝,不过孕妇可得躲远点,这玩意儿活血太猛,容易导致流产。
沙参——专治秋燥的润肺高手
秋天嗓子干痒的时候,懂行的老人家都会抓点沙参煮水,这货分南沙参和北沙参,前者偏祛痰,后者更滋阴,对付干咳少痰、声音嘶哑这些症状,沙参就像给喉咙做了个SPA。
记得小时候咳嗽,奶奶总会用沙参配雪梨炖汤,不过现在才知道,沙参性质微寒,要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,喝了反而加重病情,所以搞清楚自己是冷咳还是热咳很重要,这点西医可不会告诉你。
玄参——解毒利咽的黑马
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时,含片里常有玄参的身影,这黑乎乎的家伙其实是清热解毒的高手,特别是对咽喉肿痛有奇效,中医有个经典方子"玄麦甘桔汤",专门治教师、主播这类用嗓过度的职业病。
有意思的是,玄参在中药界有个外号叫"黑参",因为它炮制后颜色发黑,不过可别被外表吓到,这货对治疗瘰疬(淋巴结结核)可是有一手,只是它性质寒凉,脾胃虚弱的人服用时要像吃辣椒一样悠着点。
苦参——杀菌止痒小能手
听到"苦"字就知道不好惹,确实,这货苦得能让人皱眉,但在皮肤科医生眼里,苦参可是香饽饽,湿疹、阴道炎这些挠又挠不得的毛病,苦参煮水外洗能起到杀菌止痒的效果。
前阵子闺蜜私处瘙痒,羞于启齿拖了好久,后来我推荐她用苦参熬水洗,没想到真管用了,不过要提醒姑娘们,这种清热燥湿的药材孕妇要慎用,毕竟"是药三分毒"不是白说的。
太子参——儿童专用滋补品
家里有娃的家长肯定见过这种迷你版的人参,学名叫孩儿参,补气却不上火,特别适合发育期的孩子,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体弱多病的小朋友,中医常常会开点太子参调理。
我们小区有个育儿群,妈妈们经常交流食疗方子,最近流行用太子参煮粥,据说能增强免疫力,不过也有讲究,一般建议在感冒痊愈后服用,生病期间吃反而会闭门留寇。
紫参——妇科调经的秘密武器
这名字听着陌生?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丹参别称,不过在这里要重点说说它在调经方面的作用,很多痛经的姐妹都知道,益母草膏里就含有丹参成分,这玩意儿能活血调经,对血瘀型月经不调特别有效。
同事小美每次"大姨妈"来访都痛得脸色发白,自从中医给她开了含丹参的药方,情况好转了很多,不过要提醒各位仙女,月经量多的时期可不能用,不然就像打开水龙头血流不止。
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,中药里的"参"家族个个身怀绝技?从补气到活血,从润肺到杀菌,这些带着"参"字的药材简直是个百宝箱,不过千万别自己瞎琢磨,毕竟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吃错了反而伤身,下次去药店抓药,可别再把所有带"参"的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