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家又到了泽兰收获季,看着地里成片的墨绿色植株,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,去年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泽兰,最后被压价收走,扣掉运费和人工成本,一亩地只赚了千把块钱,这年头,找个靠谱的中药材泽兰收购商,比种出好药材还难!
要说这泽兰,在中药圈可是响当当的"妇科圣药",它学名叫地瓜儿苗,开紫花时像绣球,根茎叶都能入药,老中医常说"泽兰活血不伤正",特别是对月经不调、产后淤血这些病症特别管用,前几年中药材市场火热,泽兰收购价最高能到25元/公斤,可这两年行情就像过山车,让种植户们直呼心脏受不了。
前几天我去亳州药材市场转悠,亲眼看见挂着"泽兰收购"招牌的商铺,价格牌上写着12-18元/公斤不等,刚想拿手机拍照,穿花衬衫的老板立马凑过来:"兄弟要出货?量大从优!"这话听着耳熟,去年老王家就是被这种"量大从优"坑了,三百斤泽兰运过去,湿度超标扣钱,品相不均扣钱,最后到手的钱还没自己拉到县城卖得多。
其实辨别靠谱收购商并不难,关键看这三点,头一条是资质,正规公司都有营业执照和GSP认证,别信什么"现金现结"的口头承诺,合同才是王道,去年山东张大姐遇上的"李经理",收完货就失联,报警才发现连公司都是皮包的,第二条看口碑,老种植户都懂,多问问同村有没有长期合作的收购点,像安徽毫州的"瑞康药材",河南禹州的"天地仁",都是十年老招牌,第三条最实在,对比三家报价,但别光看价格,有些不良商家会玩"阴阳秤",电子秤显示50公斤,实际可能少2斤。
现在聪明人都学会绕开中间商,河北安国的泽兰种植基地,直接和药企签保底收购协议,价格虽然比市场价低10%,但省去了储藏风险,浙江有个合作社更绝,自己建了烘干房和粗加工车间,把鲜泽兰做成饮片原料,收购商抢着上门,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陕西遇到的赵师傅,他发明了"分段干燥法",烘出来的泽兰香气扑鼻,收购商当场加价30%。
不过行业也有怪现象,有些收购商专挑新种植户下手,看你不懂药材标准,就拿"硫磺熏蒸"说事压价,实际上优质泽兰根本不需熏硫,自然晒干的药材断面洁白,闻着有股淡淡的草香,要是遇到非要"加工费"才收的贩子,八成是想赚黑心钱。
最近听说电商平台开始做中药材溯源,手机扫二维码就能看到药材生长全过程,湖北蕲春的几个种植大户已经尝到甜头,他们的泽兰在阿里药房卖得特别好,这种透明化趋势,估计以后会让那些"打白条"的收购商无处遁形。
说到底,咱们种植户要抱团取暖,成立专业合作社,统一标准、统一品牌,直接对接药厂,就像云南文山的三七联盟,人家自己定价权,收购商都得按规矩来,前阵子湖南某县的泽兰滞销,最后还是靠抖音直播打开销路,看着主播现场讲解如何辨别好坏泽兰,几万人在线抢购,这法子比坐等贩子来收强多了。
对了,签收购合同千万留个心眼,去年河南某县上百户种植户,就被"高价回收"的广告骗了,合同里藏着"水分超15%拒收"的条款,后来还是农业局帮忙请了律师,才讨回公道,记住口说无凭,白纸黑字写清楚等级标准、付款方式、违约责任。
现在正是泽兰产新季,建议新手们别急着出手,多存几天货,多问几个行家,盯着期货市场走势,据说今年北方干旱,泽兰总产量比去年降了三成,精明的收购商都在暗中囤货,等立秋之后,大药厂开始备货,价格肯定还要涨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种药材就像养孩子,从选种到管理再到卖出,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,那些满嘴跑火车的收购商,别看他们现在吹得天花乱坠,等到药材涨价时,第一个撇清关系的就是他们,咱们自己掌握主动权,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