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挖到一种超厉害的草根药材——地参,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神秘草药,其实它早就长在我们身边,前阵子去菜市场买山药,老药农神秘兮兮塞给我几根"土人参",说是城里人当宝贝的养生食材,回家一查才知道,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地参!今天必须给大家扒清楚这个低调的养生高手。
地参到底是啥?
地参学名叫"栌兰",在北方常被叫做"土高丽参",南方则习惯叫"申时花",这货长得特别接地气,细长的根茎像极了人参,但价格亲民得多,最神奇的是它不挑土地,房前屋后随便挖个坑就能活,属于那种"给点阳光就灿烂"的养生界劳模。
我特意问过中医院的老大夫,人家说地参可是正儿八经的药食同源好物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就有记载,能补气养阴还不上火,特别适合现代人熬夜伤身的体质,有次看邻居王婶用它炖汤,那股淡淡的参香混着泥土气息,喝着特别安心。
藏在土里的营养库
别看地参灰头土脸的,营养成分可一点不含糊,每100克含8种必需氨基酸,钙含量是牛奶的3倍,铁元素更是菠菜的4倍,最难得的是含有特殊成分"栌兰多糖",这种物质既能增强免疫力,又能调节血糖,堪称三高人群的福音。
去年体检查出血脂偏高的张哥,坚持用地参煮水喝了三个月,昨天兴冲冲跟我说指标降了不少,不过要提醒一句,再好的东西也得适量,每天15克左右最合适,毕竟咱们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养生。
厨房里的百变养生术
地参的吃法可多了去了!最简单的就是切成薄片泡水,上班时候当茶饮,提神醒脑还护嗓,我妈最爱用来炖排骨,肉烂汤鲜还不腻,关键能把汤里的油都吸干净,有次去浙江出差,发现当地人拿它炒鸡蛋,金黄的蛋液裹着乳白的参片,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。
最近迷上了用地参煮粥,小米锅里丢几片,煮出来的粥带着自然的甘甜,重点要说下凉拌做法,焯水后的参片加点醋酱油,脆生生的特别开胃,不过记得要最后放调料,不然咸味会盖住它本身的清香。
这些人吃错反伤身
虽然地参温和,但也不是谁都适合,有次见同事小李天天拿它当零食嚼,结果口腔溃疡找上门,后来才明白,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也要悠着点,毕竟补过头可能影响宝宝。
最要注意的是别和萝卜同食,两者相遇会抵消药效,上个月参加养生讲座,专家特别强调服用期间要忌浓茶,否则就像往杯子里同时倒可乐和牛奶,白白浪费了好东西。
挑选保存有诀窍
买地参记住三个窍门:选表皮光滑的,摸起来硬实的,断面发白的,软塌塌或者长芽的千万别要,那是放太久营养不良的表现,我家通常买带泥的新鲜参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,报纸包着放冰箱冷藏,半个月都没问题。
要是碰上大量上市的季节,不妨学我妈晒参干,切成硬币厚的片,阴凉处风干后装罐,随取随用特别方便,不过要避开潮湿天气,不然容易发霉变质。
这几个月坚持吃地参,明显感觉爬楼梯不喘了,睡眠质量也提高不少,上周遇见退休的中医科长,他笑着说:"你这脸色可比年前红润多了!"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智慧真不是盖的,大家平时做饭不妨扔几片进去,说不定哪天突然发现身体悄悄变好了呢?
对了,你们当地管这种参叫什么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吃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养生秘诀,点赞过千的话下期教大家辨认真假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