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力荐!这5种温中中药,脾胃虚寒的人必看!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隔壁王婶天天喝生姜水还是手脚冰凉,老张总说胃胀却查不出毛病......"最近总听到街坊们抱怨这些烦恼,作为跟着爷爷学了二十年中医的后人,我发现现代人十有八九都带着"寒气入体"的毛病,今天给大家整理出祖辈传下来的温中法宝,全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,看完记得转发给身边"虚冷体质"的朋友!

厨房里的暖胃专家——丁香 上周去菜市场买香料,发现卖卤料的摊主把丁香当宝贝藏着,这不起眼的小钉子其实是暖胃圣品,《雷公炮炙论》里早有记载:"疗肾气奔豚,止虚寒呕逆",现在人爱吃生冷外卖,胃里就像装了块冰砖,这时候含两粒丁香在嘴里,比吃薄荷糖还管用。

我常教客人做丁香陈皮茶:丁香3克配上陈皮5克,开水焖泡像泡茶一样,有个开夜班出租车的大哥喝了半个月,跟我说以前凌晨收车总反酸水,现在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,不过要注意,这种热性药材别过量,每天不超过5克,不然舌头容易起泡。

炒菜时的隐藏高手——砂仁 前阵子给怀孕的表妹送砂仁,她婆婆还以为是花椒,其实这味广东煲汤常用的佐料,可是调理脾胃的能手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"补肺醒脾,养胃益肾",特别适合那种吃啥都腹胀、打嗝带馊味的人。

分享个实用土方:砂仁粉拌米饭,把砂仁捣碎成粉,在煮饭时撒半勺进去,不仅能去腥增香,还能缓解饭后胀气,有次邻居家小孩积食发烧,我用砂仁粉冲米汤给他喝,第二天烧就退了,但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,容易上火长痘。

厨房必备的万能调料——干姜 每次看见超市里堆着卖的生姜,我都替老祖宗叹气,真正懂行的都会备点炮制过的干姜,这可是《伤寒论》里的主角,张仲景的甘草干姜汤,就是用这玩意儿救过不少受寒腹泻的人。

推荐大家做姜枣膏:干姜丝+红枣+红糖熬成浓稠的膏方,每天早上挖一勺冲水喝,我们村头刘大爷坚持吃了三年,原本不敢碰凉水的寒胃,现在冬天都能吃冰棍了,不过晚上七点后就别吃了,免得太燥热影响睡眠。

藏在调味罐里的宝藏——白胡椒 上次收拾厨房发现我妈囤了二十包白胡椒,她还振振有词说这是"暖肠胃的药",确实,这小白球能驱寒毒的效果不输辣椒,但更温和不伤胃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它能"调五脏,壮肾气",最适合那些喝凉水都拉肚子的阳虚体质。

教大家做胡椒猪肚汤:猪肚塞满白胡椒炖烂,每周喝两次,我表弟从小瘦得跟豆芽似的,喝了这个汤半年,现在脸色红润得像个小太阳,注意别买黑胡椒代替,虽然都是亲戚,但白胡椒才是暖胃专业户。

药店角落里的祛寒将军——高良姜 很多人不知道,治胃寒疼痛的高良姜就在普通中药房角落躺着,这味被李时珍称为"健脾胃,宽噎膈"的药材,对付突然发作的胃绞痛特别灵验,去年我急性肠胃炎疼得打滚,老师傅让我嚼两片高良姜,十分钟就不疼了。

平时可以用高良姜煮鸡蛋:50克姜片加水煮蛋,趁热吃蛋喝汤,有个开网店的姑娘连续熬夜后胃疼,坚持吃了五天,现在又能痛快吃火锅了,不过孕妇要慎用,这药劲儿比较猛。

【日常养护小贴士】

  1. 晨起喝一杯姜枣茶(生姜3片+红枣5颗煮沸)
  2. 睡前艾叶泡脚(艾叶15克煮水兑温水)
  3. 阴雨天用肉桂粉敷肚脐(防寒气入侵)
  4. 三伏天做隔姜灸(生姜切片放穴位上艾灸)

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人花大钱买保健品,却不如好好利用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记住温中药物虽好,但要根据体质搭配使用,如果长期手脚冰凉、吃完冷食就腹痛,建议找专业中医师辨证调理,毕竟每个人的寒气程度不同,有的像薄霜,有的却像北极冰川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