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中药材图片惊艳亮相!这些生长在黑土地的仙草你认识几株?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张,你看这株黄芪长得多精神!"清晨五点的露水还没散尽,我在大兴安岭脚下的中药种植基地里,举着相机追着晨光跑,镜头里的中药材沾着晶莹的露珠,在逆光下透出半透明的脉络,这样的画面让我按下快门的手指都跟着颤抖。

要说黑龙江的中药材,那可真是藏在深山里的宝藏,前年跟着省中药研究院的老教授进山采风,才算开了眼界,在小兴安岭的原始林区,我们踩着腐殖土找到成片的东北人参,那些顶着红籽的参果像灯笼似的挂在绿叶间,老教授扒开落叶露出参根时,泥土里飘出的香气能把人熏醉。"这是老天爷赏的饭碗",当地药农老李蹲在地里,手指捻着晒干的苍术根,跟我讲他们怎么根据二十四节气调整采收时间。

说到黑龙江道地药材,不得不提"三宝",五常的菊花宴远近闻名,十月霜降后,万亩菊田像给黑土地铺了层金毯子,药农们戴着棉手套掐花尖,竹筐里攒动的嫩黄花瓣还带着太阳的温度,去年在平山皇家鹿苑拍梅花鹿时,意外发现养殖场里晾晒的鹿茸片,老师傅教我辨认血茸和白茸的区别,说煮鹿茸酒必须用景德镇青花瓷坛,这些细节现在想起来还冒热气。

最让我着迷的是那些长在悬崖峭缝里的"野精灵",在张广才岭的阴坡上,我们找到过手掌大的灵芝,菌盖泛着青铜色光泽,采药人老周腰系安全绳悬在半空,用特制竹铲采收的场景,活像武侠电影里采灵草的高手,他随手掰断株龙胆草递给我尝,那股直冲脑门的苦味至今难忘,"良药苦口嘛姑娘",老周被紫外线晒脱皮的脸上绽开皱纹。

这些年走遍黑龙江的药材产区,手机相册存了上万张照片,在伊春拍过刚冒芽的芍药,嫩红尖角破开冻土像害羞的少女;在黑河记录过晾晒中的关黄柏,金黄树皮在阳光下泛着蜜蜡光;更在雪乡遇见过冰钓者兼采"冬丛"——积雪下休眠的草本植物,每次举相机的手都会被寒风吹得通红,但看到取景框里那些鲜活的生命形态,又觉得再冷也值得。

最近整理素材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同种药材在不同产地竟有微妙差异,比如北芪,大兴安岭产的断面菊花心明显,嚼起来带松香味;而五常平原的则更绵软,炖汤时甜味更醇厚,老药工说这是"水土性格",黑土地的厚重和山林的灵气,都在药材里留下了印记。

这些生长在祖国北疆的神奇植物,既是大自然馈赠的治病良方,也是摄影人眼中的视觉盛宴,每当翻看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照片,仿佛又听见山风掠过参棚的沙沙声,看见晨雾中若隐若现的五味子藤蔓,这片黑土地上的草木故事,还在继续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