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子疼起来真要命!尤其是那种说不清哪儿疼,一阵阵地绞着痛的肠痉挛,吃过西药的朋友都知道,止痛片治标不治本,吃多了还伤胃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调理肠痛的好法子,不过可别急着去抓药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哪些方子真管用,省得你花冤枉钱买教训。
先说个事儿,去年邻居王婶半夜急性肠炎疼得打滚,她闺女上网抄了个"秘方",结果黄连配红糖喝下去更严重了,为啥?中医最讲究辨证,寒热虚实搞反了,仙丹也变毒药,所以咱们得先把肠痛的几种常见类型搞清楚——
第一种是寒邪入侵型,就像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可乐浇在胃上,这种疼来得快,热敷能缓解,上厕所可能拉稀带泡沫,对付这种寒症,有个百年老方子叫"附子理中汤",但自己别乱配,附子有毒得炮制过,日常应急可以煮点生姜红糖水,加点艾叶,趁热喝下去,相当于给肠道穿件毛衣。
第二种是气滞型,典型症状是胀痛,总感觉有股气窜着疼,放屁后能舒服点,这时候得让气顺起来,古方"天台乌药散"就专治这个,家里没中药的话,拿陈皮泡水,或者煮点白萝卜汤,再加点茴香籽,比吃西药排气片靠谱多了。
最麻烦的是湿热型,疼起来像刀绞,大便黏马桶,舌苔发黄,这种情况得清热燥湿,经典方"葛根芩连汤"就派上用场了,不过黄连、黄芩这些苦药,喝的时候得憋口气,喝完含块冰糖,要是嫌麻烦,马齿苋煮水当茶喝,野菜店都能买到,三块钱一大把。
再说说虚寒型,这种疼是隐隐作痛,吃点凉的就发作,手脚常年冰凉,张仲景的"小建中汤"就是温补脾胃的,但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,不一定非得吃药,早上喝碗小米油(米粥最上层那层膜),坚持一个月,比吃药还养人。
食积型,过年过节吃撑了的那种胀疼,保和丸大家都知道,但其实山楂+炒麦芽煮水更有效,特别是小孩子积食肚子疼,煮点焦三仙(山楂、神曲、麦芽)水,比抱着垃圾桶催吐强百倍。
这里必须敲黑板:中药方子不是零食,同一种疼在不同人身上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,比如同样拉肚子,有人是受凉,有人是吃坏东西,有人是脾虚,建议先看舌头——舌苔白的是寒,黄的是热;再看大便——稀的是虚,臭的是积滞,实在拿不准,去医院挂个中医科,挂号费也就杯奶茶钱。
可能有朋友问,这些方子多久见效?说实话,中药不像西药半小时止疼,它更像是慢慢给你肠道做保养,一般连续喝三天还没改善,要么方子不对路,要么你得去做个肠镜排查器质性病变,千万别学网上那些"喝三个月中药"的极端案例,那是拿身体赌运气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经常肠痛的人,家里常备两样东西比什么药都好——艾条和暖宝宝,疼起来先灸足三里,再贴个暖贴在肚脐眼,很多应急情况根本不用吃药,毕竟咱们养生的最高境界,就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