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前两天在公园遛弯,看见大妈们蹲在草丛里掐一种细长的草,说是叫鸡肠草,能治嗓子疼,这名字听着怪接地气的,但到底是正经中药还是民间偏方啊?"估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种随处可见却暗藏玄机的野草——鸡肠草。
鸡肠草的"身份证"信息 要说清楚这个事,得先给它办个"户籍证明",鸡肠草其实是蒲公英、马齿苋这些野草的"亲戚",学名叫繁缕(Stellaria media),在中药典籍里确实有着墨,不过这名字各地叫法不同,北方喊它"鹅肠菜",西南地区称"抽筋草",倒是"鸡肠草"这个叫法最形象,您看它那细长的茎秆,是不是像鸡肠子似的?
从《本草纲目》到田间地头 翻翻老祖宗的医书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:"繁缕,味甘微咸,性凉,入肝经,清热解毒、凉血消痈。"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,古代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不过现在的中药铺里倒少见它的身影,反倒是民间偏方用得多——咽喉肿痛掐几根煮水,蚊虫叮咬捣烂外敷,跌打损伤还能和酒酿一起揉搓。
长什么样的才算"正品"? 这草长得实在普通,茎细如线,叶子对生像米粒,花开得跟星星似的,但要认准正宗鸡肠草,得记住三个窍门:一是摸起来有粗糙感,茎上带短毛;二是折断后流出白色汁液;三是春天采收的最好,这时候药效最浓,有些长相类似的野草可别乱吃,比如和它同科的雀舌草,叶子更圆更厚,药效也差得远。
城里人不知道的用法 在乡下,这草可浑身是宝,嫩苗焯水凉拌能败火,晒干泡茶治口腔溃疡,鲜草捣汁兑蜂蜜更是对付小儿痱子的土方,不过最绝的要数浙江一带的用法,拿它和鲫鱼同炖,说是能缓解更年期潮热,当然这些偏方咱们听听就好,真要治病还是得听医生的。
注意!这些情况要警惕 虽说是"药食同源",但鸡肠草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,孕妇更要躲远点,古籍里明确写着"孕妇忌服",还有现在路边绿化带喷过农药的,摘回来记得用盐水浸泡两小时,不然农药残留比药效还猛。
中药铺为何少见它? 既然古书有记载,为啥现在药店买不到?原来这草太常见,野生资源多,没必要大规模种植,再说它新鲜时药效最好,晒干后有效成分流失大半,不像人参灵芝放越久越值钱,现在中药配方里,基本都是用干燥后的"繁缕草",和新鲜的鸡肠草完全是两种东西。
现代研究怎么说? 别小看这野草,实验室里发现它含有斛皮素、维生素C等成分,抗菌消炎效果不输抗生素,不过专家也提醒,野生植物重金属含量不稳定,自行采集风险大,就像马齿苋能当菜吃,但长在马路边的可能铅超标,这道理同样适用。
说了这么多,您应该明白了吧?鸡肠草确实是正儿八经的中药,不过是更接地气的"草根中药",下次在小区花坛见到它,可别当杂草拔了,但也别盲目采摘食用,要真想用它调理身体,最好还是问过中医师,毕竟每个地方叫"鸡肠草"的植物可能有差异,别把"李鬼"当"李逵"给误用了,这大概就是老祖宗说的"大隐隐于市",越是普通的草木,越藏着养生智慧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