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,早上起来脸肿得像馒头,小腿一按一个坑?这可能是体内水液代谢出了问题,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,有不少"天然抽水机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帮助身体利水渗湿的宝贝药材,不过先说清楚,这些知识都是我跟着中医老师傅学的,大家根据体质对症使用哦!
【第一把钥匙:茯苓】 说起利水中药,第一个蹦出来的准是茯苓,这个像冰糖块的药材可不光是煮粥配料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把它列为上品,新鲜茯苓切成块晒干后,表面那层白色粉末就是最有效的成分,水肿、尿少、头昏沉沉的时候,抓几片和鲫鱼炖汤,喝下去整个人都松快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少吃,毕竟人家是偏温性的。
【藏在泥土里的宝物:泽泻】 别看泽泻长得像迷你洋葱,却是治疗水肿胀满的高手,我记得邻居王阿姨每到梅雨季节必泡泽泻茶,她说这是老中医给的方子,这味药特别擅长往膀胱经跑,小便不利时煮水喝效果立竿见影,不过别贪杯,过量容易伤肾气,每天15克差不多了。
【荷叶的妙用】 夏天池塘边随手可摘的荷叶,其实也是利水良药,记得去年我帮表姐减肥,她每天拿干荷叶泡茶,三个月瘦了八斤,荷叶不仅能利尿,还能清热解暑,最适合湿热体质的人,不过孕妇要绕道走,这叶子性凉容易滑胎。
【玉米须的逆袭】 每次煮玉米我都把须须扔掉,现在想想真浪费!这不起眼的东西利水效果堪比茯苓,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,拿它煮水当茶喝,既能消肿又能降血压,收集晒干的玉米须记得密封保存,不然容易受潮发霉。
【车前草的野路子】 田埂上常见的车前草,可是货真价实的"利尿剂",小时候拉肚子,奶奶总会扯几棵回来煮水,这草药性寒,专治热淋涩痛,尿黄尿少的时候特别管用,不过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,最好搭着生姜一起喝。
【薏苡仁的双重身份】 超市里卖的薏米分两种,生的偏寒利水,炒过的健脾祛湿,我产后水肿那会儿,婆婆天天给我煮薏米红豆汤,注意别迷信生薏米,体寒的女生直接吃可能会肚子疼,现在市面上有那种麸炒薏米,药性温和很多。
【冬瓜皮的秘密】 下次削冬瓜别扔皮!这层青皮才是利水精华,我们食堂大厨教过我一招:用冬瓜皮加赤小豆煮水,连喝三天,腿肿消得特别快,不过这法子味道清苦,加两勺蜂蜜就好多了。
【桑白皮的专业领域】 这个白白的树皮专攻肺部水肿,记得爷爷当年肺气肿,医生开方子里就有桑白皮,它能把堆积在肺里的水液往下引,特别适合咳嗽带痰、脸肿得发亮的情况,不过这药有点猛,得严格按医嘱来。
【益母草的温柔一面】 别以为只有妇科才用益母草,它排恶露的同时也能利水,我闺蜜产后浮肿,用益母草煮鸡蛋吃,一周就见效了,这草药还能活血调经,简直是女性专属保健茶,不过孕妇绝对不能碰。
【大腹皮的奇特身世】 听说过槟榔壳吗?这就是大腹皮的来历,它能行气宽中,特别适合腹胀水肿还打嗝放屁的人,我们广东人爱拿它煲汤,配上陈皮效果更好,不过这味药气味冲,初次尝试可能会不习惯。
说了这么多药材,关键要会搭配,比如脾虚水肿可以用茯苓+白术,湿热浮肿选泽泻+冬瓜皮,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师把脉开方,自己乱配容易出问题,记住这些利水药多数偏寒凉,服用时观察舌头变化,舌苔发白就要停一停,平时配合适当运动,多吃山药、扁豆这些健脾食物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液代谢,毕竟中药调理讲究慢工出细活,可不能急于求成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