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宝妈宝爸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让无数家长揪心的"小儿惊风",记得去年邻居家孩子半夜突然抽搐翻白眼,吓得全家连夜挂急诊,其实在中医里,这病早有应对良方,不过先别急着抄方子,咱们得先把这事儿说清楚。
搞清楚啥是"小儿惊风" 很多新手爸妈一听"惊风"就联想到中风,其实这是两码事,小儿惊风主要分两种:急惊风像突发雷阵雨,来得快去得快;慢惊风就像梅雨季,拖拖拉拉总反复,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手脚抽筋、眼睛上翻、牙关紧闭,看着确实吓人。
中药调理的三大优势 比起西药的镇静剂,中药讲究的是调和体质,去年走访省中医院儿科张主任时,他举了个形象的例子:"就像浇花,西药是直接灌水救急,中药则是先松土施肥再浇水。"特别是下面这三个传承百年的配方,现在许多中医世家还在用。
祖传秘方大公开(附详细用法)
-
镇惊熄风汤(适合急惊风) 配方:钩藤6克(后下)、天麻3克、蝉蜕2克、栀子3克、僵蚕3克 做法:砂锅加水500ml,大火煮沸转小火煎10分钟,取汁喂服 注意:钩藤一定要后下,煮超过20分钟药效就打折了
-
健脾息风散(针对慢惊风) 配方:党参5克、白术5克、茯苓5克、甘草3克、陈皮2克 秘诀:把这五味药磨成细粉,每天早晚用小米汤送服 案例:同事家娃连吃两周,手心发热的情况明显改善
-
急救外用方(高热惊厥时用) 配方:青蒿15克、薄荷5克、黄酒半勺 用法:捣烂敷在涌泉穴,用纱布固定 提醒:这招能临时降温,但之后必须找医生
这些坑千万别踩 前年有个宝妈听信偏方,给孩子喂生蝎子泡酒,结果引发过敏,中医用药讲究辨证,同样是抽搐,积食引起的和受寒导致的用药完全不同,上个月接诊的王姓宝宝,开始当惊风治越治越糟,后来发现是缺钙抽搐。
日常预防比治病更重要
- 饮食注意:少喝冷饮,多吃山药粥
- 情绪管理:避免惊吓,睡前不要讲恐怖故事
- 增强体质:每天捏脊5分钟,坚持三个月
特别提醒:所有中药方子都要经过专业医师辨证!去年有个案例,家长自行加大药量,结果导致孩子腹泻脱水,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抽搐、意识不清,请立即送医!
最后给大家支个小妙招:平时用菊花3克+钩藤3克泡茶,能预防春季惊风,关注我,下期教大家辨别惊风的轻重程度,记得点赞收藏转发给需要的家长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