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小区里好多娃都咳得小脸通红,我家二宝上周也中招了,半夜咳得小胸脯一起一伏,当妈的心里揪着疼,跑医院折腾几趟,发现很多宝妈都在打听"小儿气管炎中药方子",今天咱就唠唠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,都是实打实的干货,建议先收藏再细看。
先说说这病到底咋回事,小儿气管炎说白了就是喉咙到胸口这段气道发炎了,西医叫感染,中医说是外邪入侵,小孩脏腑娇嫩,稍微吹风受凉、积食上火,就容易咳嗽带痰,严重的还发烧喘不上气,西医挂水吃抗生素,孩子受罪不说,老反复真让人崩溃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方,对付这种毛病有独到之处。
去年冬天隔壁陈姐家闺女咳了半个月,西药吃了一堆不见好,后来找到我们社区退休的刘大夫,开了个方子:麻黄3克、杏仁6克、生石膏15克、甘草3克、浙贝母9克,这才喝三天,孩子就不烧了,连着喝五天基本不咳了,刘大夫说这方子叫"麻杏石甘汤",专门治外寒里热的咳喘,石膏能清肺火,麻黄宣肺平喘,特别适合现在孩子捂汗过度的情况。
不过每个娃体质不同,方子得灵活调整,像我家二宝属于痰湿重的,当时咳起来呼噜呼噜响,张大夫给开的二陈汤加减:半夏3克、陈皮6克、茯苓10克、苏子6克、白芥子3克,这几味药看着普通,但化痰效果真绝,特别是白芥子,炒热了包布上给孩子敷背,止咳效果加倍,记得半夏要选法半夏,生半夏有毒性可不敢乱用。
要是孩子白天咳得轻晚上重,可能是阴虚咳嗽,我朋友家娃就是这种情况,用的养阴清肺汤:沙参6克、麦冬6克、玉竹6克、川贝3克、百合9克,这几个药材熬出来甜甜的,孩子也不抗拒,重点要说川贝,现在市面上假的多,得去正经药店买松潘产地的,纹路粗的才是真的。
有些急性发作的,老辈人常用三拗汤应急:麻黄4克、杏仁6克、甘草3克,这方子简单但见效快,不过麻黄用量千万别超,小孩子阳气旺,过量容易心慌,一般喝一天就有改善,第二天就要减量或者换方子。
最近流行的支原体感染,很多娃咳得停不下来,有个中成药叫泻白散,桑白皮6克、地骨皮6克、粳米一把、甘草3克,这方子温和不伤脾胃,特别适合久咳伤阴的情况,不过地骨皮要买新鲜的,陈年的药效差不少。
配药时要注意几点:第一,所有药材都要去正规药房抓,别在菜市场买所谓的"土草药";第二,剂量要根据孩子体重年龄调整,一岁以内药量减半;第三,煎药最好用砂锅,不锈钢锅也行,千万别用铁锅;第四,喝完药观察半小时,有皮疹瘙痒马上停服。
除了吃药,日常护理更重要,饮食上要忌口,羊肉海鲜油炸食品都别碰,多吃山药粥、银耳汤润肺,晚上睡觉给孩子垫高枕头,侧身睡能减少咳嗽,还可以学学小儿推拿,揉按膻中穴、分推肩胛骨,每天五分钟辅助治疗。
最后唠叨一句,中药治病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咳喘,有的孩子是风寒,有的风热,有的夹痰,方子完全不一样,千万别看网上偏方自己乱试,一定要找靠谱中医把过脉再开方,咱们当妈的多学点知识没错,但孩子的健康不能冒险,要是喝药三天没好转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希望这些祖传的方子能帮到更多宝贝快点好起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