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补脑健脑,现在人总想着吃鱼油、喝核桃奶,其实老祖宗早就在药匣子里给我们备好了"聪明药",今天要说的这味中药叫益智仁,名字里就带着"益智"二字,堪称千年传承的天然脑力充电器。
这味药材的来历可不简单,它是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,晒干后像小枣核似的,表面泛着油润的光泽,在南方两广地区,人们管它叫"状元果",传说古时候赶考的书生都会揣上几颗当护身符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益智仁,取其仁以益智慧也",光听这解释就让人会心一笑。
别看它个头不大,本事却不小,老中医常说它能"暖脾胃,固肾精",这可不是随便说说,广东人煲汤最爱放几颗益智仁,和排骨、鸡肉一起炖,汤喝下去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特别是那些经常熬夜加班、用脑过度的人,总觉得脑子像蒙了层雾,这时候抓把益智仁泡茶,连喝几天就能感觉思路清爽不少。
说到健脑功效,不得不提它的"黄金搭档",益智仁配上远志、龙骨这些药材,就是中医经典的安神益智方,现在有些药店还能买到现成的益智丸,专治学生考试前头晕耳鸣、上班族压力大导致的失眠健忘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药虽好也不能贪吃,每天用量控制在3-10克最合适,毕竟补过了头反而容易上火。
最妙的是这味药还能入菜,广西玉林的街坊们就有道拿手菜叫"益智炖鹧鸪",鲜鹧鸪肉裹着益智仁慢火细炖,汤鲜味美还带着淡淡的回甘,不会做饭的也别慌,超市买的八宝粥里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,和莲子、桂圆凑在一起,冬天喝上一碗暖胃又补脑。
现在科研也给这味老药找到了新依据,研究发现益智仁含有的挥发油和脂肪酸,确实能改善神经细胞活力,不过要我说,古人可不懂这些化学成分,他们只是发现吃了这东西记性变好了,干活有精神了,这才把它当成宝贝传了千年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吃这个,火力壮的年轻人如果老觉得口干舌燥,或者正感冒发烧,这时候就要暂时放过益智仁,就像老话说的"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",再好的东西也要吃对时候。
现在市面上的益智仁选择可不少,挑的时候记住三个窍门:表皮棕褐色带油润感的最好,闻着有股子辛香,嚼起来有点辣嗓子,要是买回来的益智仁发白没香味,八成是陈年旧货,药效早跑没了。
这味从唐朝就开始用的"聪明药",如今依然在中药铺里默默散发着智慧的光芒,下次感觉自己脑子转不动的时候,不妨抓把益智仁煮个茶,说不定喝着喝着就想起了被遗忘的重要事情呢?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,可比很多保健品实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