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!这膝盖又开始隐隐作痛了..."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种经历,明明没磕没碰,但就是某个部位突然酸胀难受,今天我要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民间的中药外敷偏方,都是经过老一辈验证过的土方法,关键时候真能救急!
先说说最常见的颈肩腰腿痛,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,我隔壁王阿姨天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,前段时间脖子僵得像块木板,她闺女从老中医那讨来个方子:把粗盐炒热装布袋里,掺上捣碎的艾叶和姜片,每天热敷20分钟,没想到连着敷了三天,王阿姨就能扭脖子了,现在逢人就说这土法子灵验。
其实这种热熨法在中医里有讲究,艾叶驱寒,生姜散瘀,粗盐保温性强,不过要提醒大家,刚受伤急性期千万别热敷,得等48小时后才能用,像办公室久坐的上班族,不妨抓点当归、川芎各30克,缝个布包当靠枕,坐着坐着就把腰痛给治了。
再说说女性特有的烦恼,我表姐去年哺乳期堵奶堵得发烧,去医院排了半天队,还是她婆婆有经验,直接去菜园摘了新鲜蒲公英,捣烂敷在硬块上,再用保鲜膜固定,不到两小时就感觉乳房松软了,配合着让孩子多吸吮,当天就通了奶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蒲公英本来就是消肿散结的良药,新鲜植株药效更强。
有些姑娘来月经前肚子疼得打滚,试试这个暖宫方:吴茱萸和肉桂按2:1比例磨粉,加蜂蜜调成糊状,睡前贴在肚脐上,这两种药材都是温经散寒的高手,连续用三个周期,很多痛经都缓解了,不过皮肤敏感的姐妹要注意防过敏,可以先小面积试贴。
小孩子的问题也有妙招,记得邻居家小孩满月后长了湿疹,小脸通红脱皮,孩子奶奶翻出祖传的黄柏粉,混着香油调成糊状,每天两次抹在患处,黄柏清热燥湿,加上香油滋润,不到一周疹子就消下去了,现在很多母婴店卖的湿疹膏,成分里都有这些中药材呢。
跌打损伤更是中药外敷的拿手好戏,上个月我爸遛弯摔了一跤,脚踝肿得像个馒头,我赶紧跑去中药房抓了栀子、大黄各50克,研细末后用蛋清调匀,厚厚敷在伤处,这两味药合起来活血散瘀特别快,第二天肿痛就消了一大半,不过要提醒,刚受伤时千万别揉搓,直接冷敷更有效。
说到冷敷,不得不提我家传的蚊虫叮咬秘方,小时候被蚊子咬了,奶奶都会摘几片芦荟,撕掉表皮后直接敷在包上,芦荟胶本身就有消炎止痒的作用,比药店买的薄荷膏还管用,要是找不到芦荟,用新鲜的马齿苋捣汁涂抹也行,特别是被隐翅虫爬过的皮肤,涂这个能防止起水泡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——用中药面膜祛痘,表妹青春期满脸冒痘,试遍各种护肤品都没用,后来我给她配了绿豆、白芷、茯苓三样磨粉,加蜂蜜调成糊状当面膜,绿豆清热解毒,白芷控油美白,茯苓祛湿,坚持每周两三次,两个月下来痘痘少了一大半,不过干性皮肤要慎用,可能会有点紧绷。
这些外敷方子虽然好用,但也有门道,比如敷的时间别太长,一般20-30分钟就要取下,免得刺激皮肤,孕妇、过敏体质要特别小心,最好先咨询医生,还有药材质量很重要,建议去正规药房买,别图便宜买路边摊的陈年药材。
现在很多人觉得中药麻烦,其实只要动动手,很多材料家里就有,就像我姥姥常年备着花椒、艾叶、生姜这些,哪个部位不舒服就随手配个方子,这些流传千年的偏方,既是老祖宗的智慧,也是咱们普通人的家用医疗箱,收藏这几个妙方,关键时刻能省不少心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