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"感觉自己肾寒",腰酸腿软、夜尿频繁、手脚冰凉这些症状确实折磨人,作为研究中医养生多年的爱好者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老祖宗留下的排肾寒妙方,不过先说清楚,具体用药还得找大夫辨证,咱主要聊聊日常调理思路。
肾寒到底是个啥? 很多年轻人觉得肾虚就是肾寒,其实不然,肾寒属于中医"阳虚则寒"的范畴,就像冬日里的小火苗,明明火种还在,却总被寒风吹得摇摇晃晃,典型症状是早晨起床腰像泡在冰桶里,小便清得像自来水,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,女性还可能伴随痛经加重,这跟现在人熬夜、冷饮当水、露脚踝穿衣有很大关系。
老中医常开的十大排肾寒中药
-
肉桂:厨房里的补肾高手 别以为肉桂只是炖肉香料,它可是温补肾阳的"小太阳",每天早晨喝红糖桂圆茶时,往里头加一小片肉桂,暖腰的效果特别明显,记得要选油润厚实的"玉桂",薄如纸片的普通桂皮效果差远了。
-
黑附子:千年扶阳第一药 附子这味药争议很大,但不得不说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九阳真经,正宗的炮附片用来煮羊肉汤,既能驱寒又不燥热,不过这味猛药必须经过专业炮制,自己千万别乱买生附子。
-
干姜:脾胃虚寒者的救星 很多人不知道,肾寒往往伴随着脾阳虚,用干姜煮红枣水,加点红糖调味,特别适合吃完水果就拉肚子的朋友,但要注意,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,必须用新鲜姜片。
-
巴戟天:岭南民间的壮腰草 这种长着串珠根茎的药材,在广东煲汤最常见,巴戟杜仲猪腰汤堪称经典配方,每周喝一次,对久坐办公室导致的腰酸特别管用,记住要买呈灰黄色、断面纹理清晰的正品。
-
肉苁蓉:沙漠里的温润之品 相比其他大热药材,肉苁蓉走的是温和路线,用它来泡酒或者炖鸡汤,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长期调养,辨别时要看有没有密布的鳞片状纹理,假货往往光滑得很可疑。
-
细辛:通窍醒神的芳香卫士 这味带胡椒味的药材最能对付头面部的寒症,风寒感冒初期,用细辛粉兑温水漱口,能立刻缓解鼻塞流涕,但用量要严格控制,三分钱硬币大小的量就够了。
-
淫羊藿:山野间的天然荷尔蒙 以前采药人都知道,这长着三片叶子的小草能解疲乏,现在研究发现它含有类似激素的成分,用来泡茶要坚持喝三个月才见效,注意要选叶片完整、背面有绒毛的。
-
杜仲:树上长的补肾专家 见过杜仲树的人都知道,它的树干里藏着白色胶丝,这种特性让它成为腰痛患者的福音,配伍猪腰子炖服时,记得把杜仲表面的粗皮刮干净。
-
补骨脂:会结果的补肾奇药 这种黑色小果实有个特点,炒过后香气能飘满一条街,用盐炒补骨脂泡酒,每天晚上喝一小盅,对夜尿频多特别有效,但要警惕染色假货,真品断面是黄白色的。
-
花椒:厨房里的排寒先锋 别小看这红彤彤的小颗粒,用它泡脚能引火归元,抓一把花椒加艾叶煮水,睡前泡二十分钟,连续一周就能感觉脚底冒热气,青花椒没药效,必须用川椒。
排肾寒的黄金搭档 单用一味药总感觉差点意思,老中医常用的组合才是精髓:
- 肉桂+山药:阴阳双补不上火
- 附子+干姜:回阳救逆经典配
- 巴戟天+枸杞:肝肾同补正合适
- 细辛+白芷:通鼻开窍好拍档
- 杜仲+续断:强筋壮骨双剑合璧
现代人的排寒误区 现在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实在让人哭笑不得:有人拿艾叶直接敷腰烫出水泡,有人把附子当茶叶泡着喝,最危险的是自行购买动物肾脏"以形补形",殊不知未经处理的动物内脏反而伤肾,记住任何药材都要经过专业炮制,就像陈皮要放三年才能入药。
日常排寒小窍门
- 晒太阳要晒命门穴:每天中午让后腰对着太阳15分钟
- 穿袜子睡觉:棉袜不如羊毛袜保暖
- 敲后溪穴:手握拳时外侧那个凹陷处
- 生姜护阳法:早晨含一片煨姜再出门
- 踮脚功:每天早晚各踮脚50次
最后唠叨一句,真正的排肾寒不是吃几副药就能解决的,就像维护老房子,既要修补漏风的墙(药物治疗),更要常年烧着炉火(日常保养),建议大家立冬后做一次艾灸,平时多吃黑豆黑芝麻,比盲目进补强百倍,毕竟咱们的身体,可是要跟着过一辈子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