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气温骤降,很多姐妹都在后台留言说:"穿再多都手脚冰凉""姨妈期疼得直冒冷汗",其实啊,老祖宗早就给咱们备好了"暖宝宝"——温里祛寒类中药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藏在厨房和药房里的"取暖专家",学会巧用它们,这个冬天再也不用靠抖腿取暖啦!
千年暖身队长:附子 这个黑褐色的"丑家伙"可是中医界的暖场王者,就像冬日里的小火炉,能直接把热气送到四肢末梢,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总说腰酸腿冷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它,不过要注意,附子得像对待刚烧开的水壶一样小心,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,生附子可是有大毒的!
厨房里的暖胃担当:干姜 每次炖羊肉汤时丢几片的姜片就是它啦!这个家家灶头都有的宝贝,最擅长温暖脾胃,那些吃完冷饮就拉肚子的朋友,不妨试试含片干姜,记得选那种质地坚硬、断面金黄的,发霉变质的千万别用,毕竟"病从口入"不是说着玩的。
女性专属暖宫宝:艾叶 说到宫寒痛经,哪个姑娘没试过艾叶煮蛋?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草药,简直就是子宫的保暖内衣,每月那几天,抓一把艾叶加生姜煮水泡脚,泡到额头微微冒汗,比喝十杯红糖水都管用,不过阴虚血热的姐妹要少用,免得火气太大。
火锅里的隐藏高手:花椒 吃麻辣火锅时让你舌头发麻的"罪魁祸首",其实是散寒高手,特别是四川人爱吃的藤椒,驱寒效果比普通花椒更胜一筹,记得上次感冒鼻塞,妈妈让我嚼几粒花椒,虽然麻得直吐舌头,但半小时后喷嚏连天,寒气还真排出来了。
办公室必备:肉桂粉 还在喝速溶咖啡提神?不如加点肉桂粉,这个红棕色的粉末不仅能温暖下焦,还能给拿铁增添独特风味,每天早晨撒在燕麦粥里,既能改善血液循环,又能养成易瘦体质,不过孕妇要慎用,火力太猛怕伤着胎气。
这些暖身中药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能像智能暖气一样精准送暖,手脚凉的用附子直达四肢,胃寒的靠干姜温暖中焦,宫寒的有艾叶护佑下焦,不过要记住,这些"暖气"虽好,也要根据体质调节温度,最好找中医师把把关。
现在药店里把这些药材打包成各种暖宫丸、祛寒茶,但其实自己搭配更安心,比如用艾叶+生姜煮鸡蛋,花椒+粗盐炒热做热敷包,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,这个冬天别再当"冻美人",快去厨房翻翻这些暖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