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好多宝妈都在问:"娃半夜踢被子着凉了,喷嚏连天还发烧,能不能吃点小中药?"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用老祖宗的智慧对付小儿风寒感冒。
先分清楚寒热再下手 很多新手妈妈分不清风寒还是风热,记住这三点:
- 清鼻涕vs黄鼻涕(像鸡蛋清的是寒,浓稠发黄的是热)
- 怕冷蜷缩vs烦躁掀衣(裹紧小被子发抖是寒,喊热蹬被子是热)
- 舌苔白霜vs红舌尖(早上起来看舌头,白白一层是寒)
上周邻居家6个月的二宝打喷嚏,奶奶非要喂板蓝根,结果原本只是清鼻涕,喝完板蓝根开始流黄涕,这就是寒包火没处理好,所以辩证特别重要,就像钥匙配锁,错不得。
厨房里的中药方最安心 分享几个我家三代人用过的食疗方:
-
三根汤(葱白+香菜根+萝卜皮) 菜市场买带根香菜,加葱白两段,白萝卜皮半碗,砂锅煮15分钟,给一岁以上的娃当水喝,六个月以下的舀点汤汁兑奶,去年冬天外甥女鼻塞,喝了两次就通了。
-
姜枣茶升级版 生姜三片烤到微焦,红枣掰开去核,加一把炒过的糯米,这个对付吐清水般的清鼻涕特管用,两岁宝宝可以放半块红糖,注意晚上别喝,姜太燥影响睡觉。
-
紫苏叶煮蛋 药店买干紫苏叶,煮荷包蛋时撒一把,蛋黄给娃吃,蛋白大人解决,汤水趁热擦擦后背,特别适合吹风后打喷嚏,我们老家叫"祛风疹"。
中成药选择有门道 这些OTC药物记得备着: ▶ 午时茶颗粒:积食受凉拉肚子时用,冲半袋就行 ▶ 荆防败毒散:针对怕冷无汗,三岁以上才用 ▶ 保婴丹:港澳老牌子,退烧止咳但含蝉蜕要慎用
千万别学我姐乱喂双黄连!上次她家娃明明舌苔白得像雪花,硬给灌风热药,结果咳嗽拖了半个月,中成药包装上都有适应症,一定看清楚再喂。
护理比吃药更重要
-
泡脚加点料 艾草煮水晾到40度,泡到脚腕就行,我家宝每次泡完脚心滚烫,钻进被窝睡出一头细汗,第二天鼻子就通气了。
-
热敷大椎穴 用吹风机热风吹后脖颈,看到皮肤泛红就停,去年流感季,楼下王奶奶教的方法,说这里"窝着风寒"。
-
小米油当药引 熬小米粥撇出上层米油,拌山药泥给娃吃,既能补充津液,又能缓解咳嗽,比强行灌药容易多了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 ❌ 捂汗捂出湿疹:穿贴身秋衣+薄睡袋足够,别学老年人裹三层棉被 ❌ 川贝雪梨治寒咳:雪梨性凉,风寒时候吃等于浇冷水 ❌ 见烧就喂美林:38.5℃以下用温水擦关节,超过再吃药
上个月社区有个宝宝反复发烧,后来发现是爷爷天天给喝凉茶导致的脾胃虚寒,老话说"小孩屁股三把火",其实稚阳之体更容易被寒气伤到。
最后唠叨一句:如果娃高烧超24小时,或者呼吸像拉风箱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中药调理就像小火慢炖,急症还得靠西医,家里常备体温计和退热贴,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