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擤鼻涕声让人头大,同事小王顶着通红的鼻头抱怨:"这鼻塞快把人逼疯了!"看着他像金鱼嘴一样张着呼吸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老家奶奶常说的古法通鼻方子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三味常见中药煮水喝,专治各种反复鼻塞不通气!
先搞懂为啥会鼻塞 西医说鼻塞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,中医却看得更通透,风寒侵袭时就像冰块冻住水管,热气蒸腾时又像桑拿房堵管道,记得去年流感季,我半夜被憋醒坐起来,摸到枕头边奶奶缝的香囊(装着辛夷花),突然想起她总念叨的"肺开窍于鼻",原来鼻塞不只是鼻子问题,更像是身体在报警——要么是寒气锁喉,要么是热毒攻关。
三味药煮出通天彻地汤
-
辛夷花:木笔树的花蕾晒干后像小毛笔,闻着有股薄荷混着玉兰的清香,这可是通鼻圣品,《本草纲目》里李时珍都说它"主五脏身体寒热,利九窍",每次抓5克就够了,加水煮开后那股蒸汽熏得鼻子发痒,连打三个喷嚏立马见效。
-
白芷:药房里灰白色的根茎片,掰开有类似当归的药香,这味药最妙在能祛风止痛,特别是对着脑门疼的那种鼻塞,记得要提前炒至微黄,10克的量刚好中和辛夷的凉性。
-
苍耳子:外壳带刺的小坚果,碾碎后油脂特别足,虽然有点小毒,但3克的量绝对安全,它能直达病根,把黏在鼻腔的痰湿像铲雪一样清理干净。
这三味药配伍堪称黄金搭档,冷水下锅煮15分钟,看着汤汁从清澈变琥珀色,整个厨房都是治愈系草药香,建议趁热小口抿,让药汤顺着喉咙慢慢浸润鼻腔,那种通畅感堪比疏通堵塞的下水道!
不同体质要会变招 上周邻居家小孩游泳着凉,鼻塞得整夜哭闹,我给他妈妈开的方子里加了葱白三根、淡豆豉10克,没想到半小时就听见孩子笑声了,要是遇上黄痰黄涕的风热型鼻塞,就得把白芷换成野菊花,再加点金银花藤,煮出来的汤水碧绿透亮,喝下去像给五脏六腑做了个凉茶SPA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-
别当奶茶喝:有人嫌药苦加冰糖,结果甜腻生痰反而加重鼻塞,实在喝不下就含颗乌梅,酸味能引药入肺。
-
雾化不如热敷:现在流行用煮药蒸汽熏鼻,其实更容易烫伤,试试老法子:药渣装布袋温敷囟门穴,热度透过头顶直通鼻腔。
-
孕妇要减量:孕期鼻塞敢用药?苍耳子减半,加5克苏梗,既能通气又安胎。
亲测有效的加分项 上个月拍摄中草药专题,摄像小哥被空调吹得鼻孔不通,我现场给他调了加强版:原方+细辛2克(有毒慎用!),不过两分钟,他突然吸溜着鼻子说:"好像有只无形的手推开了我的鼻腔阀门!"吓得我赶紧收走细辛罐子——这猛药真不是常人能消受的。
预防才是真本事 奶奶活到98岁从不带纸巾,她的秘诀简单粗暴:每天清晨用拇指搓热迎香穴(鼻翼旁凹陷处)三百下,现在科学也验证了,这个动作能促进鼻部血液循环,再配合古人留下的"神仙粥"——生姜5片、苏叶3克、粳米熬粥,每周喝两次,整个秋冬鼻子都清爽得像装了空气净化器。
最后提醒各位:如果鼻塞超过两周还不好,或者流出臭脓鼻涕,千万别硬扛!前年有个粉丝信偏方耽误治疗,结果查出鼻息肉,咱们的中药方适合应急和调理,该看医生时千万别犯倔,毕竟鼻子通了才能尝遍人间美味,您说是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