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前几天抓药时,老师傅从柜子深处掏出个褐色纸包,神秘兮兮地说'这是祖传方子里的宝贝',我凑近一看,纸包上歪歪扭扭写着'制尔末'三个字,这名字听着陌生,可老师傅说它可是调和百药的'和事佬',顿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......"
【一、藏在药房角落里的千年秘方】 要说这制尔末的来历,得从《千金翼方》里扒拉出来,唐朝药王孙思邈在炮制玛瑙丸时,总爱往药罐里撒把灰褐色的粉末,后来弟子们才发现,这竟是用七种草药煅烧而成的调和剂,到了明清时期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给它正了名,说是能"解诸药之性,调阴阳之气"。
我特意问过城里三家老字号的坐堂医师,发现他们配平胃散、八珍汤这些经典方子时,总不忘往药戥子里加三钱制尔末,有位八十岁的陈大夫透露:"好比方子是支乐队,这制尔末就是指挥家的 BATON,少了它各味药就容易打架。"
【二、现代人最该知道的三大妙用】 别看这黑乎乎的粉末不起眼,现在都市人倒离不开它,我认识的一位互联网公司高管,常年应酬喝得肝区隐痛,老中医给开的护肝方子里就藏着制尔末,他说这玩意特别神奇,既能缓和柴胡、郁金的烈性,又能带着药力往肝经里钻。
上个月邻居家小孩积食发烧,西医打针退烧后总反复,后来请了个擅长小儿推拿的师父,在焦三仙的基础上加了点制尔末敷肚脐,没想到当天晚上孩子就能喝下半碗小米粥,老师傅说这叫"给脾胃搭桥",帮着山楂、神曲这些消食药跨过肠胃的门槛。
最绝的是它的"灭火器"功能,我闺蜜有段时间总冒痘,皮肤科开的清热药她喝了拉肚子,后来中医馆给她配了含制尔末的祛痘茶,那里面的黄连、黄芩本来寒性很重,有了这黑色粉末中和,既能清火又不伤胃,喝半个月痘痘全瘪下去了。
【三、这些坑千万别踩】 别以为好东西就能当饭吃,去年我妈听信偏方,在六味地黄丸里猛加制尔末,结果补过头上火流鼻血,老药师赶紧提醒:这玩意每天总量别超五克,不然就像炒菜放多味精,反而坏了菜味。
孕妇和哺乳期姐妹要特别注意,这药有轻微活血作用,我表姐怀孕时擅自加在保胎药里,结果半夜见红吓出一身冷汗,还有脾胃虚寒的人,最好搭配着生姜枣茶喝,否则容易肚子咕噜响。
【四、厨房里的中药魔法】 最近迷上拿它做药膳,炖鸡汤时捏一小撮进去,能压住黄芪的豆腥味;卤牛肉加半勺,五香粉的燥气立马变柔和,最绝的是煮薏米红豆水,往常喝两口就胃胀,自从撒了点制尔末,居然能咕嘟咕嘟喝光一大壶。
前天试着做了桂花藕,在糖浆里拌了点制尔末,没想到比往年更清甜,问了个粤菜名厨才知道,这招其实是老字号凉茶铺的秘技,既能降莲藕的寒性,又能让糖色更透亮。
【五、辨别真假的小窍门】 市场上鱼龙混杂,真正的好货应该像丝绸光感,闻着有淡淡艾草香,上次在夜市买的便宜货,泡水后碗底沉淀得像墨汁,喝着还扎嗓子,行家教我个诀窍:真品撒在热米饭上会立即融化,假货则会结成硬疙瘩。
储存也有讲究,得装在陶罐里搁阴凉处,见过有人图省事塞冰箱,结果三个月后结块发霉,老药工说这娇贵家伙怕潮怕金属,最好用蜡纸包好,旁边放几粒花椒防虫。
写到这里,忽然想起那个装着制尔末的褐色纸包,仔细看看标签角落,居然还有行小字:"此物需与当归、白芍同储,借其药气相养",看来这看似普通的粉末,背后还藏着这么多代中医药人的心血,下次再路过老字号药房,我定要称些地道的制尔末,说不定哪天应急时,它能成为药箱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