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中药材种植新风口,自愿种植网如何让药农年入百万?政策扶持+订单农业全解析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"老李家今年又扩种了30亩白芍!"在亳州十九里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,这样的消息总能引发一阵议论,不过这次大家讨论的不只是种植面积,更是老李口中那个"不用愁销路"的秘诀——亳州自愿中药材种植网,这个由当地政府牵头搭建的数字化平台,正在悄然改变着药都大地上的种植逻辑。

从"赌行情"到"签保单":药农的十年账本变迁 在亳州,家家户户都有本中药材种植经,55岁的王建军摸着手机里的种植订单页面感慨:"以前种药材就像押宝,现在打开APP就能看到明年的收购价。"他给记者算了笔账:2022年跟着平台订单种板蓝根,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.8元,30亩地多赚2.4万元,这背后是平台对接的广药集团、同仁堂等药企给出的"保底价+浮动收益"新模式。

亳州自愿中药材种植网的运作逻辑很实在:药农在线申报种植面积,选择合作药企签订保价收购协议,平台提供从选种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指导,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,2023年通过该平台签订的订单种植面积达28万亩,平均为药农增收15%,这种"企业下单、政府搭台、药农种田"的模式,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了"定制化生产"。

藏在数据里的致富密码 在谯城区五马镇的数字化种植示范基地,技术员小陈正调试着土壤监测仪:"这些物联网设备24小时收集温湿度、光照数据,自动上传到平台数据库。"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设备,实则解决了中药材种植的最大痛点——品质标准化,平台上的GAP(良好农业规范)认证体系,让每批药材都有了"数字身份证"。

更让药农们惊喜的是平台的"共享仓库"功能,以往收获季,药农们最发愁的就是晾晒场地不足,现在通过平台预约,能就近使用配备烘干设备的标准化仓储点,药商老周算了一笔账:"过去自建晾晒场要花20万,现在按天租用,成本降低60%不说,还能保证药材品相。"

政策红利下的"互联网+"新玩法 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透露,平台已整合农业、商务、药监等12个部门数据,形成中药材产业"一张图",药农不仅能查看实时政策补贴,还能在线申请低息贷款,2023年,通过平台发放的专项补贴资金达1.2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亿元。

年轻药农张晓雯玩出了新花样,她把自家丹参田的日常管理拍成短视频上传平台,意外收获大批粉丝。"现在城里的养生博主都找我定制'药材溯源直播',光是直播带货分成就抵得上半年种地收入。"这种"种植+流量"的变现模式,正在平台孵化出更多新业态。

破解"药贱伤农"的长效机制 经历过2018年白术价格暴跌的老药农都知道,中药材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足以摧毁一个村庄的经济,如今平台建立的价格保险机制,允许药农以少量保费锁定未来售价,人保财险亳州分公司数据显示,2023年中药材价格保险覆盖面积已达15万亩,赔付率控制在合理区间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链后端,平台对接的中药饮片厂开始实行"质量分级溢价"制度,优质药材每公斤可多赚2-3元,这种市场化激励机制,倒逼着药农从"重产量"向"提质量"转变,在十八里镇,采用有机种植的菊花基地通过平台认证后,出口韩国的订单价格翻了一番。

站在魏武大道中药材产业园的观景台上,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与田间地头的古朴药香交织成独特风景,亳州自愿中药材种植网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,把千年药乡的传统智慧与数字时代的创新基因缝合在一起,当药农们学会用数据种田、靠订单增收时,这片土地上的"黑色黄金"正在书写新的财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