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这袋子里装的啥?看着像青菜又像草药。"我指着灶台上的布袋问道,老妈神秘一笑:"这是你王婶从山里采的米芥,专治你最近老咳嗽的毛病。"那年深秋的记忆突然被唤醒,让我对这个长相普通的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【一、山野里的千年药膳】 在浙西山区走访时,我发现当地老人总爱在房前屋后种几垄米芥,这种叶片皱巴巴、开着碎黄花的植物,学名叫"菥蓂",《诗经》里就有"采葑采菲"的记载,老人们说它耐寒又泼辣,霜降后反而长得更水灵,就像山里的孩子似的皮实。
去年在丽水古村落,78岁的陈阿婆教我辨认野生米芥:"叶子带锯齿的是它,闻着有点冲但又带甜味。"她随手掐段嫩茎嚼着吃,"以前闹饥荒,这就是救命菜,嫩叶拌豆腐能败火,种子泡茶治嗓子疼。"说着从瓦罐里摸出个土黄色的布包,里面全是晒干的米芥籽。
【二、药食同源的养生密码】 中医典籍里,米芥可是个多面手。《本草经疏》说它"利水消肿,解毒凉血",《食疗本草》则记载能"明目润肺",我特意请教了省中医院的李大夫,他笑着说:"这菜场里2块钱一斤的野菜,可是调理亚健康的宝贝。"
上个月感冒鼻塞,李大夫开的药方里就有炒米芥籽,黄澄澄的颗粒泡水后飘着清香,喝下去喉咙立马舒服了,他说现在年轻人总熬夜,用米芥煮鲫鱼汤最合适,既能去肝火又补气血,隔壁王姐按这方子吃了半个月,脸上的痘痘居然消了不少。
【三、厨房里的百变药膳】 别看米芥长得普通,做法可不少,清明前掐嫩尖焯水,加香干丁凉拌,淋点芝麻酱特别爽口,我家孩子最爱吃外婆做的米芥馄饨——把叶子切碎调馅,包成翡翠色的小馄饨,连汤都带着草木香。
有次在桐庐民宿,老板娘端出道"米芥炖土鸡",砂锅里金黄的汤汁浮着几片绿叶,鸡肉酥烂却不柴,秘诀是用米芥梗捆成小把,和鸡一起炖到化开,既能去腥又能吸油,当晚我连喝三碗,第二天爬山腿都不发软。
【四、这些食用禁忌要记牢】 不过李大夫也提醒,米芥性凉不能贪吃,体寒的人要少吃生拌的,最好搭配姜丝中和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慎用,毕竟它有活血通经的效果,去年有个姑娘天天喝米芥汁祛痘,结果例假提前半个月,这个教训可得记住。
新鲜米芥最好现摘现吃,放冰箱超过三天就会发苦,要是做干货储存,记得阴干别暴晒,否则香气全跑了,我试过用盐腌米芥,结果咸得没法吃,后来改成雪里蕻的腌法才成功。
【五、都市人的养生新宠】 现在城里流行"阳台药圃",米芥就是新手友好款,同事小林在花盆里种了几棵,每天剪几片泡茶,她说盯着这绿油油的小植物,工作压力都能少几分,上周团建去农庄,老板还开发了米芥饺子宴,翡翠色的饺皮透着清香,成了朋友圈爆款。
最有意思的是看见某咖啡店推出"草本拿铁",杯底沉着米芥籽,喝前要摇匀,店员说这是根据古方"三子养亲汤"改良的,搭配烤杏仁和莱菔子,专门给久坐族通肺气,虽然卖38块一杯,但排队的人还真不少。
写着写着,忽然想起老家窗台上那个陶罐,每年冬天母亲都会晒些米芥籽存着,下次回家该带上两罐,毕竟这山野馈赠的养生智慧,可比保健品实在多了,对了,如果你也找到这种野菜,记得焯水时加点白糖,能去掉大部分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