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全国开启"蒸笼模式",后台好多小伙伴留言说感觉自己快被晒成咸鱼干了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咱们备好了消暑凉方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能清热生津的中药界"冷饮",让你从里到外透心凉!
什么是清热生津? 咱们常说的"上火"可不是单纯嗓子疼,中医讲究"阴虚生内热",当身体里的阴液被高温烤得缩水,就像池塘快干涸时,人就会感觉口干舌燥、心烦失眠,这时候就需要既能清除热邪(清热),又能补充体液(生津)的中药来救场。
五大消暑神器推荐
-
金银花——行走的凉茶铺 别以为它只会泡水喝,这可是中药界的退热高手,去年邻居家小孩高烧不退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它,新鲜金银花直接嚼两朵,那股子清凉直冲天灵盖,比薄荷糖还提神,不过脾胃虚寒的朋友可别贪嘴,我有个同事连喝三天金银花露,结果闹肚子进医院了。
-
麦冬——办公室续命水 现在年轻人都爱用保温杯泡麦冬,这细长的小家伙可是润肺高手,上次采访中医院的王主任,他办公桌上常年摆着麦冬+枸杞的组合,特别提醒:泡麦冬别用沸水,80度温水刚刚好,不然有效成分全被杀死了。
-
芦根——天然电解质水 记得小时候发烧,奶奶总去河边挖鲜芦根煮水,这土法子真有讲究,现代研究发现芦根含大量钾元素,比某品牌运动饮料还补电解质,不过药店买的干芦根要仔细挑,发黄有异味的千万别买,我闺蜜就买到过硫磺熏过的劣质品。
-
石斛——熬夜党的急救包 电商主播们炒火的铁皮石斛,其实是古代皇室的滋阴圣品,上个月陪客户应酬喝酒,提前喝了石斛汁,第二天居然没头痛,但要认准霍山石斛,市面上90%都是紫皮石斛冒充的,正宗的胶质浓得像果冻。
-
乌梅——酸爽解渴王炸 别小看这颗皱巴巴的果子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它能"生津止渴",我试过自制乌梅汤,配山楂、甘草、陈皮,煮出来比奶茶店的酸梅汤健康十倍,不过胃酸过多的朋友要少吃,有次胃痛患者当零食吃,结果半夜急诊了。
使用避坑指南 ① 别把中药当仙丹:有人听说菊花清热解毒,每天喝两升菊花茶,结果拉肚子进医院,记住任何药材都要适量,普通人每天用量控制在10-15克。
② 体质要对号入座:怕冷手脚凉的阳虚体质,慎用寒性药材,我表姐体寒还天天喝金银花,结果例假紊乱,调理半年才好。
③ 警惕伪劣产品:某宝上的超低价中药材多半有问题,前年曝光过硫磺熏制百合,二氧化硫超标70倍,建议去同仁堂这类老字号,或者医院药房购买。
居家妙用大全
-
办公室养生茶:麦冬5颗+胖大海2个,泡出碧绿色茶汤,对着电脑久了来一口,眼睛都不那么干涩了。
-
厨房食疗方:炖鸡汤时加石斛10克,汤色金黄还能解腻;煮绿豆汤放几片芦根,清热效果翻倍。
-
应急小妙招:喉咙痛马上含服乌梅肉,比润喉糖管用;长痘时用金银花水冷敷,消炎速度堪比芦荟胶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00后开始流行"中药咖啡",拿黄芪当归当拿铁喝,虽然创新精神值得点赞,但咱们传统中药的冲泡方式才是最大保留药效的关键,下期打算做个"中药冷萃vs热水煎煮"的实测,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