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芦荟,大家可能马上想到绿植店里那些肥厚的叶片,但今天要说的中药芦荟块,可不是盆栽里的观赏植物,去中药店抓过药的朋友应该见过,柜台角落里总摆着些深褐色的硬块,表面泛着油光,一敲就掉渣,这就是经过炮制的中药芦荟块了。
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,可是在中医圈里混得风生水起,前阵子我便秘半个月,西药益生菌吃了不管用,最后还是邻居张阿姨塞给我块黑乎乎的东西:"每天削点泡水喝,比开塞露管用。"没想到这丑家伙真把肠道问题解决了,这才开始认真研究它的门道。
芦荟入药的历史能追溯到唐朝,《本草拾遗》里就有记载,不过咱们现在用的中药芦荟块,其实是好几种芦荟的加工品,最常见的是库拉索芦荟,摘下来的叶子要放在阴凉处风干,等汁液浓缩成半透明的胶状物,再切成块状晒干,好的芦荟块断面像琥珀似的,闻着有股特殊的苦香,要是闻到酸味或者摸起来发黏,那就是保存不当了。
说到功效,这可真是个全能选手,上火导致的便秘,用它泡水喝比香蕉管用多了,我同事小王上次口腔溃疡,含了三天芦荟块泡的水,溃疡面居然慢慢愈合了,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外用效果,有次切菜烫了个水泡,我妈把芦荟块捣碎敷上,当天就不疼了,第二天水泡就瘪下去大半。
老中医说芦荟块性寒,能泻下通便、清肝火、杀虫,但可别被"泻下"两个字吓到,只要掌握好用量,根本不会拉肚子,一般保健用的话,3-5克泡水就够了,要是急性便秘,可以加到10克,但千万别超过这个量,否则真成"肚子闹钟"了。
用法也多种多样,泡水喝最常见,但直接含服效果更快,有次牙痛得睡不着,含了小块芦荟在痛处,凉丝丝的特别解痛,煮汤时放一点,能中和肉汤的油腻,不过最绝的是邻居王奶奶的秘方:把芦荟块磨成粉,掺在面粉里烙饼,专治小孩积食。
不过这玩意儿虽好,也有讲究,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孕妇更是碰不得,去年有个宝妈听信偏方,孕期喝芦荟水导致早产,这教训可要记住,还有人把芦荟块当减肥茶天天喝,结果脸色蜡黄,这就是典型的寒性过盛了。
辨别真假芦荟块也有窍门,正宗的遇热会软化但不会化成水,泡水后水色应该是淡黄偏绿,假的往往掺了色素,泡出来的水颜色发红,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尝味道,真品苦中带涩,回味发麻,假的只有单纯的苦味。
现在中药店的芦荟块价格不贵,但品质参差不齐,建议去老字号药房购买,有些不良商家会把芦荟胶压缩成块冒充,这种假货遇水会膨胀得很厉害,我通常选那种带深色纹路的,这是芦荟叶肉纤维的自然纹理,造假做不出来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:把芦荟块泡在白酒里,两周后滤出药酒,对付风湿痛特别有效,隔壁陈叔膝盖疼,擦了这个药酒半个月,现在能蹲着择菜了,不过药酒浓度高,皮肤敏感的人要稀释再用。
说到底,中药芦荟块就像家里的老物件,关键时候总能派上用场,但再好的东西也要用对地方,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,家里常备着小块芦荟,上火便秘时不用慌,烫伤蚊虫叮咬时不抓狂,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"草木皆医"吧,不起眼的东西藏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