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街坊邻居们,你们知道吗?每天在菜场里转悠的那些姜啊、蒜啊、薯仔啊,可都是中医眼里的宝贝药材!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"草根"中药选手,它们既能当食材填饱肚子,又能治病养生,关键还便宜大碗!
【第一味:山药——脾胃的贴心小棉袄】 要说最亲民的块茎中药,山药必须排第一位,这白白嫩嫩的家伙可是药食同源的经典代表,《本草纲目》里李时珍都说它"益肾气,健脾胃",现在人久坐伤脾,十个人里有八个湿气重,这时候就该请山药出场了。
老祖宗传下来的秘诀是:鲜山药煮粥最养人,特别是那种细细的铁棍山药,早上切段和大米一起熬,煮到米花四溅时,整锅粥都泛着淡淡的黏液,这就是最天然的脾胃保护剂,不过要提醒一句,大便干燥的朋友可别贪嘴,这玩意儿吃多了反而容易便秘。
【第二味:生姜——厨房里的急救医生】 别看生姜天天在灶头打转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解表药,风寒感冒初起时,煮碗红糖姜水比吃药还管用,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冰饮,寒气积在胃里,切两片生姜泡茶,加点陈皮效果更佳。
这里教大家个妙招:吃海鲜怕中毒?姜片擦一擦盘子,或者直接含片姜,立马化解寒性,不过晚上可别吃过多生姜,老话讲"晚上吃姜,赛过砒霜",这话可不是吓唬人的。
【第三味:马铃薯(土豆)——被低估的消肿能手】 谁能想到天天吃的土豆还是中药呢?新鲜土豆切片外敷,可是民间治肿痛的土方子,被蚊子咬了包?土豆片贴上去,比药膏还清凉,不小心磕碰肿了,用土豆泥调点蜂蜜敷上,第二天准好大半。
不过要特别注意,发芽的土豆可不能碰,那里面的龙葵素可是剧毒,还有土豆皮千万别削太干净,靠近皮的地方膳食纤维最丰富,拌凉菜时留点薄皮,通便效果加倍。
【第四味:百合——安神界的温柔担当】 失眠多梦的朋友们注意了,抽屉里的干百合就是天然安眠药,这白白胖胖的鳞茎专治心烦意乱,睡前抓一把和莲子、银耳炖糖水,喝下去整个人都松快了,特别是更年期女性,常吃百合能平肝火,比吃保健品靠谱多了。
挑选百合记得选兰州产的,瓣大肉厚没酸味,不过这东西偏凉,手脚冰凉的人要少吃,可以搭配红枣枸杞中和寒性。
【第五味:半夏——藏在地下的化痰专家】 说到块茎中药,不得不提半夏,虽然长得不起眼,却是治疗痰多的圣药,现在人整天坐着吹空调,喉咙里总像卡着东西,用3克半夏加陈皮泡茶,喝两天就清爽了,不过这货有毒,千万不能自己乱吃,得听大夫的。
还有个冷知识:超市卖的咸鸭蛋蛋黄里的油,其实和半夏含有的相似成分有关,难怪吃起来那么香!不过这也是为啥腌制食品不能多吃的原因。
【第六味:天南星——风湿骨痛的克星】 关节疼的老毛病,药店买的膏药里常有天南星的身影,这带麻点的块茎能祛风除湿,中老年人腰腿痛时,用白酒泡天南星外擦,热辣辣的感觉特别见效,但千万记住,这玩意要隔着纱布用,皮肤破了绝对不能碰。
现在市面上很多止痛贴都改良了配方,既保留了天南星的效果,又降低了刺激性,建议大家买正规厂家的产品,别自己瞎折腾。
【第七味:菊芋(洋姜)——糖尿病人的甜伙计】 这个长得像生姜的块茎,可是控糖小能手,里面含有的菊粉能调节血糖,凉拌来吃清脆爽口,还能帮助控制体重,不过第一次吃要小心,这玩意儿通气效果一流,吃多了可能会"排气"频繁哦!
最近研究发现,菊芋对改善肠道菌群特别有好处,和酸奶简直是绝配,不过孕妇要少吃,毕竟活血的东西对胎儿不太好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咱们厨房就是个百宝箱,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块茎中药虽然温和,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,比如体质虚寒的要少吃寒性的,上火厉害的要避开热性的,最关键的是,如果真有病痛,还是要先看医生,把这些食疗方法当辅助手段才安全。
平时买菜时多留心,那些不起眼的块茎说不定就是调理身体的钥匙,下次再看见菜场里的山药豆、小蒜头,可别再只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