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我哮喘能不能吃中药治好,说实话这问题可不好一概而论,我在呼吸科坐诊这些年,见过太多被哮喘折腾得寝食难安的朋友,有人吃中药三个月就控制住了,也有人断断续续调理两年才见好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中药调理哮喘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其实古人早就看透了哮喘的门道,老祖宗管这病叫"哮证",认为都是痰湿在肺里作怪,就像厨房下水道堵了总泛脏水,肺部痰湿排不出去,遇到冷空气刺激就咳喘不停,去年有个初中生小陈,一换季就喷嚏咳嗽不断,西药雾化只能顶一阵子,他妈妈带着病历本找到我时,孩子脸色发青,后背听着呼哧呼哧像拉风箱。
开方子最讲究对症下药,寒热虚实得掰扯明白,像小陈这种遇冷加重、痰白清稀的,属于寒哮,我就给他开了个小青龙汤加减,麻黄6克打开闭塞的气道,桂枝9克驱散寒邪,半夏9克燥湿化痰,再配上五味子敛肺,细辛3克通窍,结果才喝五天,孩子就能穿着单衣上学了,现在坚持调理大半年,连体育课都能跑圈了。
不过别以为抓着方子就能自己抓药吃,中医最忌照搬照抄,上个月有个小伙子网购"哮喘特效中药",结果喝出浑身发热流鼻血,来找我一看配方,石膏用到30克还不加粳米护胃,这不是《伤寒论》里的白虎汤架势嘛!哮喘分冷热,热哮要用麻杏石甘汤,寒哮用小青龙汤,搞反了就是火上浇油。
说到日常调理,我常让病人备着两样宝贝,一是河南焦作的怀山药,打成粉每天冲水喝,补肺气比人参还稳当;二是四川的川贝母,磨粉装胶囊,痰多的时候含两粒,比止咳糖浆管用,有位退休老师王阿姨,坚持吃了两年怀山药粥,现在爬白云山都不带喘的。
穴位按摩也是门学问,我教病人按三个"通气开关",天突穴就在喉结下面,轻轻揉三分钟能缓解喉咙发紧;膻中穴在两乳中间,顺时针打圈按能宽胸理气;肺俞穴要别人帮忙按肩胛骨中间,这里按透背会发热,促进排痰特别灵验,记得去年流感季,急诊科爆满,我让老病号们每天敲胆经200下,居然好几个人逃过了住院。
但话说回来,中药也不是万能钥匙,急性发作时该用激素雾化就得用,别硬扛着喝中药,前年有位张大哥听信偏方,哮喘持续状态拖了两天,送到医院时指甲都紫了,我现在每次开药都会叮嘱:这些方子是调理体质的,急救还得靠西医手段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调理哮喘就像养花,急不得躁不得,那些吹嘘"一副断根"的都是骗子,正经中医都会告诉你至少要坚持三个伏天,我门诊那个卖卤味的刘师傅,每年三伏天准时来贴三伏贴,连续五年下来,现在切肉馅都不带喘粗气的,所以说啊,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找对路子慢慢调,总能找回畅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