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新红爆火背后,这届年轻人为何疯狂买单?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逛商场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中药区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,那些装着枸杞、黄芪的玻璃罐子前挤满了年轻人,有人举着手机直播"养生日常",有人对着成分表讨论"这个祛痘有效",最抢眼的当属"中药新红"系列产品,复古包装上印着"草本配方""古法炮制",货架经常被抢购一空,这年头,连中药都开始内卷了?

要说这波中药热潮来得确实蹊跷,记得去年这时候,药店里抓药的还多是中老年人,现在倒好,穿汉服来买酸梅汤的小姐姐,健身教练抱着保温杯喝人参五宝茶,0后学生党囤积黑芝麻丸当零食,我蹲点观察了三天,发现个规律:中午十二点准时有外卖员来取货,订单备注全是"少糖去苦""加玫瑰花瓣",原来大家把中药当成了新式茶饮!

其实细想也不意外,去年某音上"自制四物汤"视频爆火,播放量过亿的那个UP主,现在已经开了线上药房,小红书"#中药养生"话题聚集了800多万笔记,有人分享用当归煮洗发水,有人拿艾草敷面膜,最绝的是某美妆博主,把三七粉掺进粉底液,号称"养肤底妆",评论区瞬间炸出十万点赞。

"中药新红"的走红密码,藏在年轻人三大痛点里,996打工人盯着电脑屏幕,眼睛干涩就泡菊花决明子;熬夜党秃头焦虑,生姜人参洗发水买得比洗发水还勤快;减肥群体发现荷叶灰配山楂,居然比代餐奶昔便宜还好用,说白了,大家要的不是药效,是"边作死边自救"的心理安慰。

但这波潮流可不止是跟风,我采访了几位忠实用户,发现有趣现象:有人把中药包当社交货币,闺蜜聚会人手一袋"补气三宝茶";有人用中药DIY当解压方式,周末在家熬制阿胶糕像做实验;甚至有人开发出"中药盲盒",随机搭配药材看能组合出什么养生配方,原本苦涩的中药,硬是被玩出了乐高积木的趣味。

资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风口,某老牌药企推出的"熬夜水",其实是菊花枸杞兑气泡水,单月卖出50万瓶;新消费品牌把当归做成巧克力,主打"经期关怀"概念;连奶茶店都推出"龟苓膏奶茶",排队两小时起,但热闹背后也有隐忧——某网红"祛湿糕"被曝添加大量防腐剂,所谓"古法熬制"其实是代工贴牌。

真正懂行的中医却暗自摇头,他们告诉我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千人千方,现在年轻人照搬网络药方,有人阴虚火旺狂吃六味地黄丸,结果越补越虚;有人拿艾叶天天泡脚,结果上火流鼻血,更离谱的是,有人把中药当饭吃,结果吃出肝肾负担,老师傅们看着年轻人把脉象拍成九宫格发朋友圈,只能无奈叹气:"药还是那个药,但看病的流程全乱套了。"

不过这场"中药热"倒逼着行业变革,老字号们纷纷放下身段,同仁堂开起了咖啡店,雷允上推出草本面膜,年轻药师开始直播科普,教人辨别真假冬虫夏草,最惊喜的是故宫文创联名款,把《本草纲目》画成国潮插画,让年轻人第一次觉得中药说明书好看得想收藏。

这波浪潮能火多久不好说,但确实让传统文化找到了新载体,就像小时候觉得喝中药是受罪,现在年轻人却主动捧着保温杯说"吨吨吨",或许哪天我们会发现,那些被重新演绎的古老智慧,正在悄悄改变着现代生活的打开方式,下次再看到有人端着中药奶茶拍照,不妨问问TA:你喝的是潮流,还是真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