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闺蜜小敏顶着一脸"中毒"妆容来找我,原本圆润的脸蛋肿得像发酵馒头,眼睛眯成两条缝,我吓得差点打120,结果她苦着脸说:"都怪我喝中药时没忍住吃了三只河蟹!"
这事儿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,小敏最近在调理宫寒,老中医开了十副活血化瘀的中药,头两天她像模像样地用砂锅煎药,捧着保温杯当养生达人,可周末家庭聚会看到清蒸大闸蟹,顿时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。"我就吃了蟹黄最肥的那只,结果当晚肚子疼得直打滚!"她边说边揉着还胀气的小腹。
其实像小敏这样的"翻车现场"在中医科天天上演,老药师跟我说,他们药房门口常年贴着"忌生冷腥膻"的告示,偏偏有人就爱挑战权威,就拿河蟹来说,这货在中医眼里可是标准的"寒湿炸弹",正在喝调经药、补肾汤、治风湿的药膳时碰上它,相当于往药罐里倒冰水。
我特意翻了本《中药膳食禁忌》,发现河蟹和中药犯冲的学问可大了,那些补气血的当归、黄芪碰到寒性的蟹肉,就像热水浇冰块两败俱伤;祛湿的茯苓、苍术遇上螃蟹的滑利,好比清洁工遇上泥石流,最要命的是螃蟹自带的"发物"属性,能让药效在体内横冲直撞,轻则拉肚子,重则过敏起疹子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代人谁还没点"叛逆期"?我表弟去年喝治痘痘的中药,偷吃麻辣小龙虾导致全脸爆痘,硬是把三个月的疗程拖成半年,现在年轻人流行"中药配奶茶""药膳搭火锅",其实都是在给身体埋雷。
要说这喝中药的讲究,光忌口河蟹还不够,老中医的"禁食令"通常包括:凉茶、冰饮这些"冷箭",辣椒、酒精这类"烈火",还有芒果、菠萝等"湿热刺客",我同事李姐更绝,喝中药期间连黄瓜都不吃,她说:"医生让我忌'寒凉之物',我现在看冰箱都像在瞻仰烈士陵园。"
当然也不是所有中药都怕河蟹,要是你喝的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露,或者消暑的荷叶茶,这时候来几只姜醋河蟹反而能中和药性,关键要看方子的主药方向,就像炒菜讲究君臣佐使,吃药也得讲究个阴阳调和。
实在嘴馋怎么办?我请教了食疗专家王大夫,他给支了个招:如果实在想吃河蟹,至少间隔4小时再喝中药,最好搭配姜茶、紫苏这些温热调料,就像给寒冰剑套了个暖手套,不过他强调这只是"亡羊补牢",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等停药再说。
现在小敏学乖了,每天盯着手机倒计时解禁日,她说等调理完这轮,要搞个"中药毕业狂欢宴",到时候清蒸蟹、香辣蟹、面拖蟹三连击,不过我看啊,等她真能放飞自我那天,估计看见螃蟹都得条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