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喘不上气的人越来越多,去医院一查,十有八九是支气管炎,西药吃多了怕伤肝伤肾,雾化打针又麻烦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,对付这病可有一套!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经过上千年验证的支气管炎中药处方,都是实打实的干货。
先说说这支气管炎到底是咋回事,说白了就是气管发炎了,分急性和慢性两种,急性的来势汹汹,嗓子痒得像蚂蚁爬,咳起来震得胸口疼;慢性的更折磨人,每年换季准时报到,痰多气短像背着个石头,西医碰上这病,不是抗生素就是激素,见效快但不治本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咳嗽,寒咳热咳用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。
先给大伙看个经典的基础方——止嗽散,这可是清代医学家程钟龄在《医学心悟》里留下的神方,专门对付外感咳嗽迁延不愈的情况,组方就五味药:桔梗、荆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,再加甘草调和,别看药材普通,配伍却精妙得很,桔梗开肺气,荆芥散风邪,紫菀润肺化痰,百部止咳杀虫,白前降气化痰,这组合就像一支特种兵,各司其职把咳嗽的各个环节都掐断。
举个真实例子,我朋友小王去年感冒拖成支气管炎,西药吃了半个月还不好,老中医给他开了止嗽散加减方,三副药下去咳嗽就减半,关键是这方子特别温和,老人小孩都能用,不过要注意,如果是黄痰稠鼻涕,得加黄芩、鱼腥草清热;要是怕冷清鼻涕,就得加桂枝、干姜驱寒。
再说说慢性支气管炎的老毛病,这类患者大多脾肺气虚,痰湿排不出去,这时候就得请出"二陈汤"这个祛痰界扛把子,半夏燥湿化痰,陈皮理气和胃,茯苓健脾利湿,甘草调和诸药,这四味药简直就是痰湿克星,特别适合那种整天吐白色泡沫痰,早上起床喉咙堵得慌的情况,有个出租车司机师傅,二十年的老慢支,坚持用二陈汤泡脚三个月,现在跑夜班都不带喘的。
遇到咳嗽带血丝的阴虚型患者,麦门冬汤就该登场了,麦冬养阴润肺,半夏降逆化痰,人参补气生津,粳米甘草护胃和中,这方子特别适合抽烟多的老爷们,肺阴亏虚导致干咳少痰,晚上咳得睡不着觉的那种,记得要加百合、川贝增强润肺效果,但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。
最近雾霾天多,很多小朋友反复咳嗽,这时候可以试试三拗汤合止嗽散,麻黄宣肺平喘,杏仁止咳润肠,甘草调和诸药,再配上前面的止嗽散,专治外寒内饮引起的憋喘,有位宝妈反馈,她家娃一到冬天就哮喘,用这个方子敷背配合雾化,三年没住过院。
说到煎药学问也大着呢!治咳嗽的药多数要"轻煎",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就行,久了挥发成分就跑了,饭前喝还是饭后喝要看体质,胃口差的饭后温服,急症重症空腹服用,最关键的是要忌口,鱼肉海鲜、生冷瓜果、辛辣油腻都得忍住,否则药效全打折扣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讲究一人一方,同样咳嗽,胖人痰多可能是痰湿,瘦人干咳可能是阴虚,长期吸烟的要考虑毒瘀互结,建议找靠谱中医师望闻问切,别盲目套用方子,记住这些经典方剂就像武器库,医生会根据病情加减化裁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,收藏这些方子应急用,但正经治病还是得听专业大夫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