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张,你那批黄芩苗咋样了?"刚打开手机,种植群里跳出的消息让我心头一紧,三年前那个在地里抓瞎的新手,如今竟成了群里"半个专家",这转变连我自己都没想到。
记得第一次进中药种植群时,满屏的专业术语看得我直发懵。"GAP种植标准""道地药材"这些词像天书一样,群里的老李随手发的田间管理视频,倒让我开了窍,那天蹲在自家三分地里,对照着视频里的操作,硬是把板结的土块敲得细如面粉,手指磨出血泡都没察觉。
群里最热闹的要数每周三的技术分享,上个月山东王大姐讲的"金银花越冬防寒",让我保住了原本要冻死的二十亩花苗,她那句"给枝条穿双层'防护服'——稻草裹报纸"的土法子,比农技站教的塑料膜覆盖管用多了,现在我的金银花年产量比邻村高出两成,收购商都抢着要。
去年暴雨季差点要了我的当归田,凌晨两点在群里求救,云南陈师傅立马甩来应急方案:挖临时排水沟要斜着开,沟底铺碎石,照着做当天,看着水流顺着新沟欢快地跑远,我抱着湿透的衬衫在田埂上傻乐,群里几十个点赞的表情包至今还存着。
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是销售渠道,前阵子群里突然弹出消息:"亳州药市急需50吨丹参,现金结算!"我赶紧翻出仓库存货,那单生意直接抵得上半年收入,现在每逢产季,广东的凉茶厂、安徽的饮片公司都会在群里"抢货",价格比中间商收购高了近三成。
前几天帮表妹调试新的滴灌设备,她指着我的微信界面惊呼:"你这种植群比农业局官网还灵通!"可不是嘛,上周刚发布的中药材补贴政策,群里已经有人整理好申报流程;昨天讨论的重楼种植间距,今天就有版纳的种植户发来实测数据。
现在每次下地都揣着手机,随时拍张照片发群里问问,上次发现黄连叶片发黄,五分钟就收到十几条诊断建议,从缺镁到根腐病各种可能都有,最后按照广西刘师傅说的用草木灰水浇灌,三天就见了效。
看着仓库里码成小山的党参、黄芪,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群里问"种子要泡多久"的自己,现在我也成了新人眼中的"老师",前天刚教会三个新手辨认云苓的真伪特征,这种植群就像个永不关门的农业大学,把全国各地的绝活都聚在了指尖。
要是你问我现在种中药啥感受?我会告诉你:手机电量得保持80%以上,微信群置顶三个,最重要的是——赶紧扫码进个靠谱的种植群,当年我蹲在田埂上刷群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