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上山采药,在溪边石缝里发现一丛绿油油的草,叶片背面布满鳞片状纹理,活像小鱼的银鳞,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薄荷香,这不就是老辈人常说的"鱼鳞草"吗?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张特写(附高清图片),没想到发到中药交流群瞬间炸了锅,好多同行都在问这是不是正宗的鱼鳞草。
要说这鱼鳞草啊,可是藏在深山里的"宝藏",你看它叶片边缘的锯齿状凸起,像不像鱼鳞层层叠叠的模样?老药农教我个诀窍:正宗鱼鳞草的茎是四棱形,折断后断面会渗出乳白色汁液,阳光下看就像凝结的琥珀,我拍的图片里特意放了枚硬币做比例尺,大家对比着看,是不是叶片真的像鱼鳞排列?
这草药的学名其实叫"蕺菜",但在咱们南方山里,老辈人都叫它鱼鳞草,为啥叫这名儿?您瞧它叶子背面那些褐色小点点,远看真像鱼鳞上的斑点,更绝的是下雨天,水珠落在叶面上会形成一颗颗"银珠",老中医说这是天地灵气滋养的征兆,我那次冒雨拍的露珠特写,现在成了辨识真伪的教科书级图片。
鱼鳞草最神奇的要数它的药用价值,去年隔壁王婶被毒蚊子咬得整条腿肿成馒头,我用新鲜鱼鳞草捣烂敷了三天,硬是把毒水拔出来了,这草含有的特殊挥发油,对付疔疮痈肿比抗生素还灵,您看这张显微照片(展示药材切片图),那些金色小点就是能消炎杀菌的活性成分。
别看它不起眼,在中药铺可是抢手货,我认识的药商老李说,真正野生的鱼鳞草能卖到八百块一斤,辨别真假有个土方法:真货晒干后叶片会卷成筒状,像小鱼干似的,假的则是扁片,我特地拍了张对比图,左边是福建产的正品,右边是河南仿品,差别一目了然。
这草药还有个别名叫"蛇不过",据说毒蛇闻到它的气味就绕道走,有次我在采药时故意把鱼鳞草揉碎涂在裤腿上,还真没见着蛇影,不过这说法有待考证,权当山里人的保命偏方吧,倒是治疗蚊虫叮咬确实管用,被蜜蜂蛰了敷上鲜叶,十分钟就能止痒。
最近研究发现,鱼鳞草含有的槲皮素含量是蒲公英的三倍,我特意做了个实验:用70度温水冲泡干品,五分钟后汤色金黄透亮,喝着带点甘草的回甘,现在办公室都流行用鱼鳞草代替茶,既降火又能预防流感,附上我的茶杯实拍图,玻璃杯里那些悬浮的细小绒毛就是有效成分。
要提醒的是,鱼鳞草性寒,脾胃虚寒的朋友不能长期喝,去年有个小伙子当减肥茶猛灌,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,我拍的那组药材和生姜搭配的图片,就是教大家怎么中和寒性,好药材也讲究用法,就像再补的人参吃多了也上火。
现在市面上造假的太多,某宝上十块钱包邮的"鱼鳞草"基本都是茼蒿染色,教大家个绝招:真品叶片揉碎后,十分钟就会变黑(鞣质氧化),假货则保持绿色,我那张黑白对比图就是在实验室拍的,左边氧化后的颜色变化特别明显。
最后说个彩蛋:鱼鳞草开花特别美,淡紫色穗状花序像薰衣草,我蹲守三天拍到的开花过程,花谢后结的黑褐色小种子,撒在潮湿处三天就冒芽,不过入药要用三年以上的老株,嫩苗药效差远了,附上开花全过程的延时摄影截图,是不是像山野间的精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