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开的中药喝了三天,肚子总是咕噜响,吃饭都没胃口"——这是最近闺蜜跟我吐槽的烦心事,相信很多喝过寒凉性质中药的朋友都有类似经历,明明为了治病调理,结果脾胃反而闹脾气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面对中药寒凉伤胃该怎么办?
先搞懂哪些中药容易伤胃 很多中药房抓药时都会闻到浓浓的苦味,像黄连、黄芩、金银花这些清热解毒的药材,还有石膏、知母这类清热泻火的药剂,都属于偏寒凉性质,老中医开方时通常会搭配党参、白术等补脾药,但如果是长期熬夜、爱吃冷饮的虚寒体质,或者剂量没把控好,就容易引发胃部不适。
五个暖胃妙招亲测有效
-
煮药时加片生姜 别小看这片姜!我在喝祛痘中药时发现,药师特别嘱咐第一遍煎药要放三片鲜姜,后来自己查资料才知道,生姜既能中和寒性,又能保护胃黏膜,现在每次煎药前我都会把姜片拍扁,让它充分释放姜辣素。
-
准备专属暖胃CP 喝药前后半小时是关键期,我会备好三种"护甲":烤得微焦的馒头片(碳化部分能吸附寒气)、古法红糖姜茶(驱寒暖胃)、蒸熟的苹果(果胶保护胃壁),上周喝治疗咽炎的凉药,靠着这三样组合,胃部不适减轻大半。
-
学会给药汤"穿衣服" 试过把药液倒入保温杯,出门前裹上热敷包吗?现在某宝有很多中药材专用的恒温杯套,能让45℃左右的药汤保持2小时,实测比直接喝冰药汤舒服太多,尤其适合上班族带药外出。
-
找准黄金服药时间 以前总以为空腹吸收好,其实寒凉中药最伤空腹胃,现在严格遵循"晨起饭后90分钟,睡前3小时"原则,特别是治疗痤疮的凉药,改成午饭后温服,果然不再半夜胃抽痛。
-
边喝药边做暖胃操 这个方法最适合久坐族!每喝一口药就停下嚼嚼丁香茶,然后掌心搓热顺时针揉腹36圈,上个月调理痛经时坚持这样做,不仅缓解了胃寒,还意外改善了便秘问题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 × 盲目加糖:虽然黄糖、蜂蜜能调味,但会改变药性,实在怕苦可以用罗汉果替代白糖 × 冷热混搭:刚喝完冰镇酸梅汤马上吃药,等于给寒药加冰块 × 隔夜药当早餐:放过夜的中药寒性更重,建议早晨现熬新药
特殊人群要注意
- 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:建议提前告知医生,通常会加黄芪、肉桂调和
- 经期女性:喝活血调经药时,最好搭配艾草泡脚增强循环
- 肠胃敏感者:可请药师把药材研磨成细粉装入胶囊,减轻刺激
上个月陪老妈调理更年期综合征,她总抱怨五心烦热但又吃不下饭,后来我们调整策略:把滋阴的生地黄换成制何首乌,早晚各配半碗小米油(米粥上层浮沫),两周后终于找到平衡点,所以说喝中药就像打太极,刚柔并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最后提醒各位正在喝中药的朋友,如果出现持续胃痛、腹泻带泡沫、舌苔发白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复诊调整药方,毕竟中医讲究动态平衡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