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年纪轻轻就开始失眠""天天熬夜感觉身体被掏空""湿气重得像驮着千斤担"......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匣子里,早就藏着应对这些毛病的"钥匙"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藏在厨房、药店里,既能当饭吃又能治病的中药材,看看它们各自都有哪些神奇功效!
【补气篇:给身体发动机添油】 要说最接地气的补气药材,当属黄芪和人参这对"黄金搭档",你看那些常年手脚冰凉、爬楼梯都喘的虚人,保温杯里泡的八成就是黄芪片,这味"补气圣品"最适合早晨空腹喝,就像给汽车油箱加满油,整个人精神头立马上来,要是觉得上火,加点麦冬西洋参,既能补气又不燥热。
人参作为"百草之王",可不是随便吃的,真正需要大补元气的时候,比如术后调养、产后虚弱,含几片野山参比吃十只老母鸡都管用,但平常人千万别跟风,普通人想补气,便宜又好用的党参、太子参反而更合适,炖汤时丢几根,连喝一周就能感觉说话底气足了。
【养血篇:女人的第二层皮肤】 说到补血,很多人只知道红枣枸杞,其实真正的行家都盯着当归和阿胶,你看那些面色苍白的姐妹,坚持喝半个月当归鸡蛋红糖水,脸色准能红润得像擦了腮红,特别是生理期后,用当归头炖鸡汤,比什么进口保健品都管用。
阿胶这玩意儿可不只是女人的专利,经常熬夜的程序员、教师,每天嚼块固元膏(阿胶+核桃+芝麻),第二天嗓子不哑眼睛不涩,不过要记住,脾胃虚的人吃阿胶容易腻歪,这时候配上砂仁陈皮一起熬,既能补血又不伤胃。
【祛湿篇:身体里的除湿机】 南方朋友最懂湿气的苦,浑身黏糊糊像裹着保鲜膜,这时候就得请出茯苓、薏米这对"祛湿侠侣",新鲜的茯苓煮粥自带清香,炒过的薏米泡水喝,三天就能感觉膝盖不再像灌了铅,特别推荐四神汤(茯苓+薏米+莲子+山药),每周喝两次,比吃啥减肥药都排毒。
要是嫌煮汤麻烦,去药店买点芡实粉,早上冲杯糊糊喝,这玩意既能祛湿又能补肾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小肚子,记得炒过的薏米寒性减弱,女生经期也能放心喝。
【清热篇:给五脏六腑降降温】 上火这事儿不分季节,加班熬夜、火锅撸串后,很多人都会备着金银花、菊花茶,但真要细分,心火旺舌尖溃疡喝淡竹叶,肝火旺眼睛发红用决明子,胃火盛口臭便秘就泡蒲公英,这些野菜级的药材,随便抓一把煮水,比凉茶好喝还健康。
夏天必备的绿豆汤里,加把甘草和薄荷,解暑效果翻倍还不伤阳气,不过要提醒,清热药大多性寒,体寒的人喝时要配生姜红枣,就像给凉茶穿件外套。
【安神篇:深夜救赎失眠星人】 现代人的失眠真是个老大难,这时候就得请出酸枣仁、百合这对"催眠组合",睡前半小时喝碗百合莲子羹,比数羊管用多了,要是翻来覆去睡不着,装个酸枣仁枕头,那股淡淡的果香比薰衣草更安神。
龙眼肉煮水放点枸杞,专治思虑过度导致的心悸失眠,不过要注意,安神药材多偏温补,肝火旺的人吃了反而更烦躁,这时候就要搭配点菊花麦冬来平衡。
【使用秘籍:药材不是零食别乱吃】 虽然这些药材看着温和,但讲究可不少,比如人参不能和萝卜同吃,否则等于白补;当归活血孕妇要远离;何首乌生熟功效相反,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把脉,根据自己的体质搭配,实在懒得跑医院,至少记住这个原则:补气药上午吃,安神药晚上用,祛湿茶白天喝,清热饮饭后服。
现在知道为啥中药柜要分三层了吧?顶层的滋补类、中层的调理类、底层的清热类,每种药材都有它的脾气,下次再看见药店里的人参须、茯苓块,别只会拿来煲汤,把它们的真正本事用对了,省下多少看病钱!记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