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快把人逼疯了,有人疯狂吃抗生素,有人猛灌止咳糖浆,但总有人吐槽"越吃越没用"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镇咳妙招,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真正管用的止咳中药,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下次该抓哪些药材了!
川贝母:润肺界的"白富美"
要说止咳界的明星选手,川贝母绝对排得上号,这种生长在四川、云南高山上的宝贝,性凉味甘,最擅长对付干咳无痰的"燥咳",记得去年我表姐家娃肺炎后一直咳不停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川贝粉,不过要注意,正宗川贝价格不便宜,某宝上几块钱一克的多半是硫磺熏过的劣质货,买的时候得擦亮眼睛。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川贝枇杷膏,但自己在家也能做升级版——把川贝磨成粉,加冰糖蒸雪梨,临出锅前淋点蜂蜜,连皮带肉吃掉,比药店买的成品还地道,不过脾胃虚寒的老铁要少吃,毕竟它性子偏凉。
苦杏仁:藏在坚果里的止咳密码
说到杏仁很多人只想到零食,其实它在中药柜里躺了几千年,别看它名字带"苦",其实是种微甜带涩的神奇存在,中医说它能"降肺气",特别适合那种咳得胸口疼、感觉气往上冲的"肝火犯肺"型咳嗽。
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在煤炉上烤杏仁片给我吃,焦香味里带着药香,比薯片健康多了,不过要小心,生的苦杏仁含有氰苷会中毒,必须用温水泡三天三夜才能用,现在药店卖的都是炮制好的苦杏仁,直接煎汤就行。
枇杷叶:路边野草变止咳神药
春天去郊外玩,看到路边枇杷树千万别当杂草,这叶子可是天然止咳剂,尤其对付痰多黏稠的"湿咳"特别有效,新鲜叶子背面有绒毛,清洗时要像刷锅一样用力搓掉,不然煮出来的药汤会刺激喉咙。
我家祖传的土方法是:摘十几片叶子,加两碗水熬成一碗,调点蜂蜜当茶饮,现在有些药店卖枇杷叶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,效果虽然不如新鲜叶子,但上班党应急用挺方便。
百部:专治"半夜咳星人"
有没有人像我一样,每到凌晨三点准时被咳醒?这种夜咳多半属于"阴虚咳嗽",这时候就该请出百部这味药,它长得弯弯扭扭像小蚯蚓,却是治疗久咳、夜咳的高手,老中医常把它和百合、麦冬搭配,熬出的汤药有种淡淡的甜味。
不过百部有个毛病,生嚼会麻舌头,建议去药房买蜜炙过的制品,或者直接买现成的止咳糖浆,很多都含百部提取物,对了,抽烟的朋友注意,百部对烟咳特别有效,但戒烟才是根本啊!
款冬花:藏在冰激凌里的止咳花
知道为什么某些润喉糖总带股花香吗?八成加了款冬花,这玩意儿开花时像小菊花,却能温肺化痰,尤其适合受寒引起的咳嗽,记得大学室友感冒后咳了半个月,我用款冬花加生姜煮水给她喝,两天就不咋咳了。
现在有些奶茶店推出"养生款"饮品,会放款冬花煮的茶底,不过真想治病的话,还是老老实实按古方来——取5克款冬花,配3片生姜,煮沸后小火焖10分钟,趁热喝下去,整个人从喉咙暖到脚底板。
紫菀:专治"咳到怀疑人生"
要是上面这些方法都搞不定你的咳嗽,就得请出紫菀这员猛将了,它长在山坡草丛里,根茎呈紫色,能深入肺部化解顽痰,特别是那种咳得震得胸口疼、感觉要把肺咳出来的重症咳嗽,紫菀配伍其他药材效果惊人。
不过这货不能长期吃,就像咳嗽界的"激素药",症状缓解就停,我爷爷当年老慢支发作,医生就在方子里加了紫菀,确实当晚就见效了,但后来他自己偷偷多吃了两天,结果开始拉肚子,所以千万要遵医嘱。
中药止咳的三大黄金法则
讲完具体药材,再给大家划重点:中药止咳讲究辨证施治,不是所有咳嗽都能用同个方子,如果是黄痰+咽痛,多半是热咳,要用川贝、枇杷叶;要是白痰+怕冷,可能是寒咳,适合款冬花、生姜;要是干咳得像撕纸巾,那就得用杏仁、百合这类润燥的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:中药起效没那么快!别指望喝一次就好,一般要连续吃三五天,实在急的话可以白天喝中药,晚上配合西药止咳药,但一定要错开时间服用,最后提醒各位,如果咳了两周还没好,或者痰里带血丝,赶紧去医院拍片子,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