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近总感觉身体被掏空?白天犯困晚上失眠,头发一抓一大把,小肚子还越来越突出......"上周在社区中医馆偶遇退休的李大夫,他看着排队拿药的年轻人直叹气:"现在人啊,3岁的年纪60岁的肾,该补补了!"随手写下个方子——益菟方,说是祖辈传下来的养生茶方。
这方子看着简单:菟丝子15克、山药10克、茯苓10克、枸杞8克,沸水焖泡当茶饮,李大夫边写边念叨:"别小看这几味药,菟丝子补肾益精像给油灯添油,山药健脾就是给锅底加柴,茯苓利湿好比擦水垢,枸杞养肝堪比擦灰布。"说着从白大褂兜里掏出个褐色茶包,"我每天诊室坐诊都靠它续命"。
回家试喝第三天,最明显的变化是半夜不再口干舌燥,以前总得起夜喝水,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,第七天照镜子发现吓人的口臭淡了,舌头上的白苔少了一大半,喝到第二周,原本松垮垮的腰突然有了力气,爬楼梯不喘了,连手机人脸识别都提示"未识别到疲劳面容"。
隔壁王姐听说我喝中药茶,特意跑来围观,她常年手脚冰凉月经不调,我分给她半包茶料,没想到才喝三天就跟我反馈:"这比暖宝宝管用多了!以前冬天穿厚棉袜都脚冷,现在脚底板开始发热了",她神秘兮兮地说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,梦见自己光脚踩在春天的草地上。
其实古人早就把益菟方写进医书。《千金方》里记载此方专治"虚劳羸瘦,心肾不交",翻译成现代话就是长期熬夜导致的亚健康,现在年轻人996熬出肝肾两虚,空调房呆久脾虚湿重,正好对应这四味药的功效。
不过要真见效还得讲究方法,李大夫特别强调必须用保温杯闷泡,"就像炖汤要文火慢煨,急不得",有个快递小哥不信邪用一次性纸杯泡,结果喝完拉肚子,这就是没听老师傅的话,正确做法是头天晚上烧好开水,第二天早晨趁热焖泡,午休前再加一次热水续命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,有次见李大夫把方子划掉两味药,原来同事小张体热易上火,去掉了枸杞和菟丝子,加了点麦冬菊花,所以说中药讲究辨证,就像同一道菜换不同调料,建议大家第一次喝找专业中医师把脉,毕竟有人虚不受补,有人火旺不宜温补。
现在办公室流行养生局,大家互相安利改良版配方,程序员小刘加了几颗红枣说补血,会计张姐搭着红豆薏米祛湿,我妈最绝,居然用这个茶汤煮米饭,说米饭都带着药香,不过最神奇的还是楼下开超市的赵叔,他把泡过的药渣晒干装枕头,说是治好了多年的偏头痛。
喝了快一个月,最大的感受是身体变得"听话"了,以前稍微多点事就心慌气短,现在加班赶方案居然越熬越精神,昨天整理药柜发现,原本备着的褪黑素、健胃消食片全过期了——这才惊觉那些瓶瓶罐罐早被益菟方替代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