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每次感冒发烧去诊所排队打点滴,少说也得花两三百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治感冒的好法子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年试过的有效方子,保管你看完能省下不少买药钱!
分清寒热再下药,别把姜汤当万能钥匙 上次邻居王婶看我家熬姜汤,非要跟着喝两碗,结果她本是风热感冒,喝完红糖姜水后嗓子疼得更厉害,这就像给手机充电,得先看清插头是安卓还是苹果口,感冒分风寒、风热、暑湿、体虚四种,对号入座才能药到病除。
风寒感冒:厨房里就有救命药 记得去年春节串门着凉,我妈抄起菜刀就把生姜剁成末,加上大葱白和红糖煮水,刚开始我还嫌难喝,结果捂汗半小时后浑身轻松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冬天着凉后怕冷发抖的情况,关键就在三样材料:
- 带皮生姜30克(切片)
- 连须葱白2根(切段)
- 红糖2勺(糖尿病患者可换冰糖) 煮法特别简单:砂锅里加两碗水,大火烧开转小火焖5分钟,趁热喝下去,最好盖上厚被子发汗,注意千万别加胡椒粉,不然辣得嗓子冒烟。
风热感冒:嗓子疼的救星在这里 上个月公司小刘感冒,又是黄痰又是咽喉肿痛,我给他推荐了个祖传方子,当天就见效,需要准备:
- 金银花15克(药店买那种晒得很干的)
- 连翘10克(像小竹节似的)
- 薄荷5克(后下) 这三味药煮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清香,比板蓝根冲剂好喝多了,重点在于煎药时要先煮金银花和连翘,快出锅前5分钟再放薄荷,每天喝两次,搭配雪梨蒸川贝,对付风热感冒特别灵。
肠胃型感冒:藿香正气水的亲戚们 上礼拜带孩子去游乐场玩,回来又吐又泻还流清鼻涕,老中医爷爷教了个妙方:
- 紫苏叶10克(新鲜的更好)
- 陈皮6克(掰成小块)
- 粳米50克 先把紫苏和陈皮煮15分钟,滤出药汁再煮粥,小孩子喝的时候加点蜂蜜,既能缓解恶心呕吐,还能暖胃散寒,记得煮粥要用砂锅,铁锅会改变药性。
体虚感冒:黄芪泡水有讲究 张老师常年体质弱,稍微受凉就感冒,他保温杯里总泡着:
- 生黄芪15克(切成薄片)
- 防风10克(长得像胡萝卜干)
- 白术9克(闻着有股香气) 这三味药开水冲泡代茶饮,特别适合反复感冒的老人和亚健康人群,但要注意黄芪不能过量,否则容易上火,建议上午喝,下午改喝菊花茶平衡。
感冒后期调理:陈皮山楂水收尾 很多人感冒好了还留着咳嗽,这时候别急着吃抗生素,试试这个偏方:
- 炒山楂15克(药房有卖焦山楂更佳)
- 陈皮8克(越陈越好)
- 甘草3克(调和药性) 所有材料加水煮10分钟,当茶饮用,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,既能消食导滞,又能化痰止咳,连续喝三天,保证药到咳止。
避坑指南:这些雷区千万别踩
- 别拿偏方当仙丹:去年表弟高烧40度硬扛着喝姜汤,结果拖成肺炎,超过38.5℃必须吃退烧药
- 药材不是越多越好:有人煮感冒茶放十几种药材,结果拉肚子,配伍要遵医嘱
- 孕妇小孩要谨慎:哺乳期妈妈和儿童用药前,最好咨询中医师
- 别用金属锅熬药:特别是含薄荷、砂仁这类挥发性药材,不锈钢锅最保险
预防胜于治疗:日常保健小妙招 现在每天办公室我都放着:
- 罗汉果掰碎泡水(润喉)
- 贯众10克煮水熏蒸(杀菌)
- 随身带丁香包(提高免疫力) 每周用艾叶泡脚2次,水要没过脚踝,泡脚时喝杯温热的桔梗甘草茶,整个冬天都没再感冒过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喝了两天药还没好转,或者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这些方子都是老辈人验证过的,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该看医生时千万别自己当大夫,收藏好这些方子,下次感冒就不用傻傻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