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近总熬夜加班,同事给我塞了包切片药材,说是泡水喝能补气,我一看这淡黄色的参片,立马想起小时候在中药铺见过的西洋参,可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?"上周在社区医院抓药时,我逮着老中医王大夫刨根问底。
王大夫从抽屉里取出个密封袋,倒出几片带着细密横纹的参片:"正宗西洋参长这样,你看这表面是不是有天然的皮孔?"他指着参片侧面蜂窝状的小凹点,"很多人分不清西洋参和人参,关键看体型——西洋参像纺锤,人参更像人形,这是最直观的区别。"
我凑近闻了闻,清凉的草本香混着微微的苦味,确实和人参的浓郁香气不同,王大夫笑着说:"这才是五年生的加拿大西洋参,药效最好,年份不够的切面发白,超过十年的反而纤维粗。"说着拿起放大镜,"看这纹理多紧密,假货通常用胡萝卜染色,切开后木质部特别明显。"
正说着,隔壁药房的小妹端来杯刚泡好的西洋参茶,琥珀色的茶汤泛着零星油花,入口先尝到微苦,随即回甘像泉水般涌上来。"我们店里的老客都懂,真正好的西洋参泡三遍仍有余香。"小妹边收拾边透露,"上个月有个大哥买了假参,泡完水浑浊还发酸,其实是用硫磺熏过的。"
回家查资料才发现,这"绿色黄金"的名号真不是白叫的,美国威斯康辛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冻土带,昼夜温差能逼出参肉里的有效成分,当地采收季都在10月霜降前,这时候参浆饱满,切成.5cm薄片时断面能拉丝,某次在药材市场见到摊主表演"西洋参拉丝",半透明的参胶足足抻出20厘米,围观人群立刻抢光了整盒。
不过别以为贵的就是好的,去年亲戚从美国带回的"顶级"西洋参,泡水后居然浮起一层油膜,后来才知道是种植时滥用化肥,导致参体皂苷含量超标,王大夫教了个妙招:正宗野生西洋参炖汤会呈现淡黄绿色,而种植的偏乳白,上周试炖了罐乌鸡汤,果然汤色透亮不浑浊。
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小密封罐,每天早上含两片在舌下,刚开始有点麻涩,十分钟后整个口腔都滋润了,有次重感冒试试偏方,拿西洋参片抵着咽喉部位慢慢含化,没想到半小时就止住了咳嗽,不过王大夫特别提醒:阳气不足的人要慎用,就像隔壁楼张叔体寒还天天喝,结果拉肚子进了急诊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——中药店的西洋参顾客越来越年轻,前天抓药时听见两个姑娘讨论:"熬夜追剧后来杯参茶,比喝咖啡强多了""粉底液里掺点参粉,上妆不卡纹",虽然这些用法有待考证,但足见这味古老药材正在焕发新生命。
(配图建议:首段插入西洋参整体图,鉴别段落配对比图,食用方法处加冲泡特写,结尾放年轻人创意使用场景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