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浑身不得劲?白天犯困晚上失眠,吃饭不香还老胀气,头发一抓一大把......别急着往医院跑,这些症状可能是你的身体在拉警报了!咱们老百姓常说"肝好筋才软,肾强腰板直,脾旺气血足",今天就给大家聊聊怎么用中药方子把这三个宝贝器官伺候舒服了。
说实话,现在人活得真不容易,996熬着夜,外卖应付三餐,啤酒烧烤当宵夜,手机刷到眼发酸,这么造作下去,肝脏能不抗议吗?肾虚腰痛找上门,脾胃罢工消化难,这都是自找的!不过别慌,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早就给咱们想好招了。
前阵子专门去拜访了我们巷口开了三十年诊所的王老先生,老爷子摸着花白胡子说了句大实话:"年轻人毛病都是自己作的,但补救还来得及。"他给开了个基础方子,说是养肝补肾健脾的"黄金搭档",特别适合现代亚健康人群,今儿就把这宝贝方子掏出来跟大家唠唠。
先说这养肝的宝贝——枸杞子,可别小看这红彤彤的小东西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说它是"平补肝肾"的高手,每天抓一小把泡水喝,眼睛不干涩了,脾气也不那么冲了,要是配上菊花,那效果更是翻倍,清肝明目的同时还养颜,坐办公室的姐妹们可要记好了。
再说说补肾的重头戏,熟地黄这味药最实在,黑乎乎的看着不起眼,却是滋阴补肾的扛把子,配上山茱萸,就像给肾脏穿了层保暖衣,腰酸腿软的情况明显好转,不过要注意,这两样都是滋补的,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要慎用,不然越补越难受。
健脾的明星选手非山药莫属,老人家常说"山药胜似人参",特别是春天吃最养人,煮粥时候丢几片,胃里暖烘烘的,拉肚子的情况都少了,要是再加上点炒薏米,那就是祛湿健脾的绝配,南方潮湿地区的朋友赶紧记下来。
光有单味药还不够,关键得会搭配,王老先生给的方子是这样的:枸杞15克、菊花10克、熟地黄20克、山药30克、茯苓15克、陈皮5克,这个方子妙在平和,既不猛补也不寒凉,上班族可以每周炖两次,砂锅慢火熬出棕色的药汤,连喝三个月,整个人都会脱胎换骨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方子也不是万能灵药,经常熬夜的兄弟得多加10克五味子,能把耗损的气血补回来;女同胞要是经期不准,加点当归和白芍,脸色立马红润;年纪大的叔叔阿姨,掺点杜仲和牛膝,腰腿有力上下楼梯都不喘。
熬药也有讲究,陶瓷锅是首选,不锈钢盆也能凑合,冷水浸泡半小时,大火烧开转小火,咕嘟咕嘟煨够四十分钟,倒出来的药汤别扔,第二遍加水还能再煎,两次混合分早晚喝,嫌麻烦的直接保温杯泡茶喝,效果打折扣但总比不吃强。
最后唠叨一句,再好的方子也得配合作息,十一点前睡觉比啥补药都管用,早饭要吃热乎的,油炸食品能少吃就少吃,上个月隔壁张大哥按这方子调养,原本蜡黄的脸现在都有血色了,爬楼梯也不喘了,所以说啊,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真不是盖的,关键看咱们能不能坚持住!